方李莉:参加美国人类学学会年会
2010/1/29 11:04:13

美国人类学年会每年举行一次,每次都在不同的城市召开。今年是在费城召开,时间是12月1日到6日。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类学学会,有一万二千名会员,参加会议的人类学家有四千多名。我是12月1日到达费城的,我报名参加的是东亚人类学论坛,因为我关注的还主要是中国的问题,在这样的组里有不少有关中国问题的讨论,而且也许还会遇到来自中国的,我所熟悉的学者。
美国人类学学会的工作做得很细,在开会前就将所有参会的人的信息以及发言的题目放在了网上,你可以自己去查。四千多人的会议,有220多个论坛,要全部看一遍很不容易。所以我只是查了东亚论坛,仅仅东亚论坛就有十几个议题,分十几个组讨论。我看了一下论题,然后查了一下名单,发现有不少中国学者,但没有发现一个来自大陆的学者。香港的最多,台湾的也很少,其他的都是在美国或其他国家任教或读博士的中国学者。看来从中国大陆来参加这个会议很不容易,一方面会议只有一种语言,那就是英语,如果英语不过关,无法在会议上发言,更无法参与讨论。另一方面,参加这样的会议费用很高。首先你必须使该会的会员,如果要成为会员,你必须每年缴会费,还要订一本该会的杂志。然后你才可以报名参加会议,该会分有美国会员和国际会员,国际会员的会费少一些,尤其是亚洲的每年30美金。参加会议要交会务费,大约要200多美金。会议定的饭店很好,而且在市中心,所以很贵,你也可以订便宜一点的,但那就很不方便。饭店每晚的费用是180多美金,而且上网费还得另外交,每天12美金,这样旅馆费每天就近200美金。还要加上机票费,每天吃饭的钱。从大陆来开一次这样的会要近3000美金,合人民币近2万元。一个中国的学者如果没有单位的支持和有些研究经费,是很难自费来开这样的会的。
到了饭店一切都安顿好以后,我打电话给马丽斯。会议2号才正式开始,1号的时间是做会前的准备。在还没到费城前马丽斯就写邮件给我,约好到费城后的第一天我们一起吃晚饭。马丽斯也是一位人类学家,在费城的一所私立大学教人类学。她毕业于哈佛大学,是在那里取得人类学的博士学位的。我们之所以认识是因为她几年以前到景德镇做过田野,读过我的书。但我们只打过电话和通过邮件,还从未见过面。以前以为她也一定会参加这个会,谁知道她说,她并没有参加。这种会对于美国学者来说也不便宜,所以如果没有文章想发表,一般就不来参加。她告诉我说其实听会没什么意思,每个人只有十五分钟的发言,大家都只是匆匆忙忙的把论文读一遍,他读得很费力,别人听得也很费力,许多很深的理论术语,很多想表达的内容,但在短短的十五分钟没法说清楚。她说,在美国,老师很少训练学生如何在很短的时间,概括性的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参加这样的会还是能获得不少的信息,至少你会知道同行们都在研究什么。
2号早上一早我就去注册,交了那么多美金,我以为会领到不少的资料。谁知到一个大大的布包里只有一个印了自己名字的牌子和一本会议指南,由于参会的人很多,会议指南是一本厚厚的书。里面各个论坛的时间安排看着都头晕,太多的题目太多的人名,早上八点直到晚上九点都有论坛。这次开会对于我来说比较轻松,因为报名报得晚,所以没有机会发言,只能听会和参加讨论。
注完册回到房间,我就接到Turgoen教授的电话,他也来参加这次会议,参加的是文化遗产论坛,下午有他的发言,他邀请我去听,还说要给我介绍几位非常有名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因为是第一天,我去了几个论坛,人都很少,每个会议室都可以坐一两百人,但往往是只有几个人,发言的人和听的人一样多。有许多人只是赶来发言,发完言就走。我认识的几个朋友就是这样,包括肯塔基大学人类学系的几个教授。
来到文化遗产论坛,发现这里听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