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佑玲:少数民族美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兼谈民族艺术的研究方法
2009/5/29 9:16:25
少数民族美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兼谈民族艺术的研究方法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邓 佑 玲
摘要 对于大多数没有书面文字资料的少数民族审美思想和艺术的研究来说,史前考古学的方法可以通过发掘的实物形态资料提供现实研究的参证。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田野调查法和语言学中的历史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传统西方学术话语所忽视的亚、非、美、澳等洲的少数族群和中国传统学术所忽视的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研究。倡导平等的人类文化观念、以人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为宗旨,把审美作为人的文化系统、作为文化的人的最高追求来把握。因此,运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少数民族美学和少数民族艺术,必定推动其研究终极目标的实现。田野调查既是研究民族美学和艺术人类学应有的基本功,也是把握少数民族审美事项、推动自下而上总结归纳少数民族审美观念及其艺术思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民族语言之间的共时和历时的异同比较,则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探寻和建立不同民族审美模式、总结艺术规律和艺术类型的门径。
关键词 民族美学 ;民族艺术;研究方法
少数民族审美研究既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也是艺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西方古典美学并不关注少数民族等弱势族群的审美活动,中国的美学传统包括主流的美学史和美学理论著述也没能关照诸多少数民族的审美传统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民族美学研究才开始将研究的视野转向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审美实践活动。但民族美学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或者是分支学科其发展还不尽如人意。一门学科的发展成熟,除了需要其自身的学科发展传统积淀外,还需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需要有属于本门学科的独特的研究方法。民族美学作为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发展之不成熟,研究方法的不确定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功能也不同,收效也各异。这里主要介绍民族美学和民族艺术研究中的考古学方法、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田野调查法、语言学中的历史比较法等。
1. 考古学的方法
由于少数民族大多没有自己的书面文献资料,如何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初民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审美活动,显然不能依靠文献考证,而通过史前考古的方法。通过少数民族地区考古发现的一些实物资料,推测少数民族先民早期的艺术创造活动及其孕育其中的审美观念。通过史前考古中发现的实物,追溯早期中国境内各族群的分布及其文化上的特点,以族群、民族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的区系分布为材料,考察发生学意义上的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审美意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从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上的族群的分布及其所表现出的区系文化特征与中国近现代的民族分布及其文化特征吻合,表明它们在文化发生学意义上的内在联系。如考古学上巫山人的发现地曾经就是古代巴人的迁居地。考古发现云南元谋人的地方也是一个多民族的混居地。1956年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鸽子洞文化,其遗址就是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在云南和贵州这两个多民族分布的省内分别有19处和7处之多,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6处,柳江人就是其中之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也发现了诸多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址。(1956年;1964年;1976年;最近最新的考古材料)。内蒙古地区:新近发现的手形岩画经测定为距今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新华社呼和浩特1993年1月8日电)。这一发现与科学的年代测定工作将该地区大量出现的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个时代的岩画直接联系起来,是古代民族与古人类有所关联的一个生动的形式。
手形岩画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东北亚布赖山中的洞穴中。在3个山洞中发现了39个清晰的岩画手印。岩画手印分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