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峰|聆听人类学家与后浪艺术家的深度对话
2021/1/29 20:51:32
聆听人类学家与后浪艺术家的深度对话
文|李心峰
最近,学者、好友、同事方李莉研究员通过微信发给我一部书稿。这就是她与朱阳的对话录《成长的艺术·艺术的成长》。这部书稿还有一个副标题——“人类学者与青年艺术家的对话”。这一正一副两个标题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引起了我极大的阅读期待。
作为国内著名的文化学者、艺术人类学家,方李莉研究员勤奋而多产。她作为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原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现在是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首席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其科研教学任务繁多, 学术成果不断,每每拿出一两部厚重且新见迭出的学术著作献之于学界同仁,令吾辈同侪惊艳不已。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几乎是超负荷劳作的学者,却还能够挤出时间,写出一些能够走出学者枯燥书斋、引起读者普遍阅读兴趣的非学术类的书来。比如,去年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她就送给了我一本她新出的图书——《最后的乡绅家族》, 让我甫一拿到便爱不释手,沉浸其中。此书有一种不同于一般家史类图书的鲜明特点,这就是作者作为一位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她把有关中国乡绅阶层、家族文化与文脉传承、中国现当代历史等许多新鲜的、有意义的感悟与思考,融汇到她的叙述文字之中,使该书体现了一种夹叙夹议、客观冷静又饱含深情的叙述风格,让我读起来兴味盎然、获益良多。
《最后的乡绅家族》
现在,方李莉研究员又把她的这部具有全新内容与叙述形式的书稿送到了我的面前,应该说,由于本书的两位对话者同时也是两位主人公独特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复杂而多样的社会人身份、多层而立体的人际关系,不禁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与阅读期待。本书的两位对话者或两位主人公方李莉与朱阳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再简单不过:就是存在于万千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方李莉是朱阳的母亲,朱阳是方李莉的儿子。
以我对方李莉研究员的了解,即使是在与儿子的对话中,她也不会忘记自己立身于当下社会的最主要的角色与身份,即她首先是一位成果累累、不懈思索的人类学者、艺术人类学家。而每一位真正的人类学家,都似乎肩负着一种天赋使命:他们似乎要把自己全部所见所闻所遇都变成他们从事人类学考察与思索的肥沃田野。对于他们而言,真可以说是无处不田野、无时不田野。不止她身居其中的村庄、社区、朋友圈、社会交际网,甚至她的家族、家庭、家人……都有可能成为她的人文与社会研究的“田野”。在这部对话录中,她的儿子朱阳,也毫不意外地“被田野”、被作为人类学考察的对象了。而且,她在这里,似乎发现了人类学研究的一种新的、今后需要认真面对的对象形态与课题类型——这就是对个体的人的研究。
劳动的长角苗妇女,2005年,朱阳摄
有了这种人类学者的身份自觉,她与朱阳的对话便具有了非同寻常的目标设定、叙述结构、对话范围、思索深度,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一位母亲和她的儿子之间的日常对话,而成为了解朱阳所代表的后浪艺术家——一种新新人类青年艺术家群体的人类学文本。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她是在有意识地去设计、组织、引导她与朱阳之间的对话,试图通过这种对话,深入挖掘、全面了解朱阳对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与艺术中种种复杂的、前沿的、焦点的、热门的话题的观察、思考与见解,并试图从一位人类学者的视角对其加以观察、分析和阐释。
当然,她在把朱阳作为人类学考察的田野、科学研究的对象的同时,她自己也不可避免地“被田野”、被“对象”化了,尽管她自己可能并不自觉。但对读者而言,这是阅读此书的又一大收获。
方李莉研究员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