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明:《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
2015/3/2 13:33:34
《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介绍与目录
一、介绍
《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社。该书以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共分十六个部分的内容,37万字,260余幅图片。在构建民间美术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新对民间美术的主要形式进行分类研究,进而探讨其传承、流变与发展脉络,挖掘隐藏在美术表象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如社会文化功能、文化象征表意等,并根据现有的分布和保存状况提出遗产保护的对策,在可行性的基础上予以开发与利用,来促进保护和抢救工作,特别要注重“活态”的保护。同时,在民族教育中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提升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为繁荣东北地区文化艺术和经济发展而服务。
在研究的基本思路上是以东北民间美术遗产为基点,并予以文化的象征表意,在内涵和外延上扩大民间美术的文化寓意,其中包括了对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述。在研究方法上,先做文字的资料收集,然后进行实地调查,对东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分类,最后上升到理论方面,探讨其主要内涵、传承、交流、变迁、文化象征等,以及与现代民族教育的关系。东北民间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首先要运用美术学中的综合研究方法,必须以哲学的思考,勾画出民间美术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整体角度,把握学科的研究方法。民间美术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体,没有哲学的理论思考,就不可能了解其他学科与民间美术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作为社会意义上的民间美术,它是哲学的、生活的、文化的和大众的,其民众阶层也是多元的、变化的,它既是社会的民众、历史的民众,也是作为阶级阶层的民众,其意义无法用一个概念来包括。综合研究方法打破交叉学科之间的限定,将有利于民间美术自身学科框架的充实和加固。另外,除对美术本体研究之外,对民间美术相关的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传承因素、习俗因素以及民众审美心理的取向,都是综合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将促使民间美术学科不仅在艺术的圈子里打转,而且向学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取。也就是说,综合性的研究将打破单学科的约定俗成的戒规,使民间美术学步入人文学科的领域,同时用哲学的观点提出民间美术学的整体框架。
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内容,也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物像”的主要对象之一,其中的美术造型又是附着在“物像”的载体上。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是研究的基本依据。另外,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研究文化遗产的主要参照,运用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依靠文化人类学的“直接参与观察”方法和历史文献分析方法、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以及民俗学的调查法、考古学的类型学等。如文化人类学中的历史文献分析法和考古学的类型法,可以研究东北地区民间美术造型和文化表意的发展历史、分类状况和民族特征,从而探讨民间美术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审美思想、传承变迁、文化交流等,即运用文化人类学中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研究东北民间美术和文化表意。在研究中,可以按照预定的内容进行,这就需要到东北各地区做大量的田野调查,深入到博物馆考察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深入到实地考察现今民族民间对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制订如何抢救和保护的方案,以及在民族教育中如何贯穿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等。
本书涉及到美术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在命题方面,还是研究方法、研究理论、成果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首先,对东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尚属首次,所包括的内容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