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慧:霍尔其格嘎查蒙古族婚礼仪式和婚礼歌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10/8/15 23:26:23
霍尔其格嘎查蒙古族婚礼仪式和婚礼歌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姚慧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27)
摘要: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萨麦苏木霍尔其格嘎查蒙古族婚礼的调查报告,记录了此地蒙古族婚礼仪式和婚礼歌的现状,与传统的蒙古族婚礼仪式相比较,目前蒙古族婚礼及婚礼歌有所变化,但只要牧民们用歌声“交换”,交流感情的方式不变,婚俗中蒙古族传统音乐就有可能薪火相传。
关键词:东乌珠穆沁;蒙古族婚礼;婚礼歌曲;变迁
分类号: J6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838(2010)02-0044-10
蒙古族婚俗可谓五彩斑斓,绚丽多彩。在一望无垠的蒙古高原上,因地域、部族和传统习俗的不同,各部落、各地区的婚礼形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内蒙古乌珠穆沁的蒙古族婚礼,则是蒙古族婚礼之苑中一朵芬芳秀丽的奇葩。蒙古族婚礼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了古老民族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是蒙古族世代传承、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价值判断等精神内涵。蒙古族民歌在蒙古族婚礼仪式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除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具有实际功能外,蒙古族民歌还在民俗活动中广泛存在,而婚礼宴会就是牧民们尽情欢唱、彻夜高歌的重要民俗场合。通过此次调查,笔者想了解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冲击下,蒙古族婚礼仪式和婚礼歌目前的实际存在状况,以便为日后的抢救和保护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乌珠穆沁系蒙语,意为“葡萄山之人”。对于此名称有两种说法,据蒙古人民共和国扎·关其格扎布的《绵羊经济》一书中载:“乌珠穆沁一词”是乌哲木吉(意为壮观)的讹传;其二,据史料载:“乌珠穆沁”为部落名,原在外蒙古西南部阿尔泰山的“绵羊脚、马镫响”之“葡萄山”一带,以经营葡萄为生,故称“乌珠穆”一名。①
东乌珠穆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与通辽市扎鲁特旗和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交界。草牧场面积40,061平方公里,地处内蒙古高原中部,大兴安岭西麓,北部为低山丘陵,有盆地镶嵌其间。南部开阔平坦,以水草丰美的乌珠穆沁盆地著称,牧区经济以畜牧业为主。
本次调查的萨麦苏木系蒙古语,意为挤奶,位于东乌珠穆沁旗北部,生产劳动以牧业为主。霍尔其格嘎查位于苏木东北部。
一、蒙古族婚礼仪式实录及其与传统乌珠穆沁婚礼仪式之比较
传统乌珠穆沁婚礼②仪式,包括定亲、下聘礼、订婚期、请客人、缝制毡包、婚礼前的准备、互赠礼品、双方各自举行婚宴、娶亲、送亲、迎亲、男方家的婚宴和仪式、宴请帮忙的人、入洞房、回看姑娘等14个仪式程序。由于笔者抵达调查点时,该婚礼仪式已经进行到了“婚礼前的准备”环节,因此,此环节之前的仪式部分,笔者并未看到。现根据当地资料补充如下:
1.定亲。定亲有两种,一是定娃娃亲,如果双方孩子为一男一女,家长就让他们按约定成亲,如果是两男或两女,就让他们结拜为兄弟姐妹;二是家长为成年男孩寻找合适的女孩,找到后请喇嘛看生辰八字,牧民对婚事合适与否的判断以喇嘛的推测为准。然后男方派媒人去女方家说媒。如果女方同意,他们就会答应下来并接受哈达,如不同意就找理由拒绝,说媒时男方要带上哈达和礼品并说明来意。
2.聘礼。成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送给女方礼品,双方在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和订婚宴。聘礼的种类和数额双方要预先约定,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作为聘礼,同时也有银子。商定后,男方要在两个木桩中间拴一根绳,再把送给女方的牲畜拴在绳索上,让女方来验收。如果女方不喜欢哪个牲畜,男方就会把它换掉,但此程序一般最多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