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音:试谈运用影视人类学手段记录保存萨满仪式的必要性
2009/4/14 15:24:48
试谈运用影视人类学手段记录保存萨满仪式的必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 色音
一
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影视人类学[1]主要以人类学理论为基础,用影视的形像手段纪录、研究、展现人类文化。影视人类学不仅对人类学研究、教学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增进不同文化相互沟通和促进民族团结,以及开展国际间的文化学术交流,为民族工作提供有关参考等方面,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际上包括第三世界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对这一学科给予了相当重视。影视人类学是用视觉和听觉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一门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它的表达方式实际上就是视听方式。由于影视人类学具有“影”与“视”的特殊表现方式,所以它与现代视听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视听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影视人类学的视听方式的进步。
从1898 年第一部人类学电影诞生以来,影视人类学已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人类学电影制作随着影视人类学发展的不同阶段, 产生了一些截然不同的人类学电影学说及其不同的人类学信息传递、表达类型。一百年来人类学电影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 人类学电影表达并不只有一种单一的模式。它永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不可能仅仅建立几条固定的规范, 甚至打着“维护科学”的旗号, 约束、限制对人类学电影发展和多元化、个性化、风格化的表达。人类学电影应当有多种、甚至完全不同的表达类型和传递信息的方式。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 欧美人类学电影手法曾经总结出一些原则, 对什么是人类学电影以及人类学电影特有的方法和特征作了一系列界定; 设计、制订了一些具体的衡量尺度表, 并用这些尺度表来评判一部记录片是否属于人类学电影范畴, 也就是说, 用一些固定了的尺度来分析一部电影的人类学属性。时至今日, 这些属性分析标准和原则依然是人类学电影的一些参考原则。然而, 纵观今日国际影视人类学发展趋向, 人类学电影在电影手法和画面技巧的运用上, 影视人类学从来没有把这些标准尺度作为唯一的依据, 在恪守学术主题、内容以及人类学电影的基本学术规范和原则的前提下, 许多原有的条条框框正在面临着新的突破。今天, 欧美民族学界从文学理论和实践中获得鼓舞, 民族志写作方法正在得到更新,同样, 人类学电影制作也不断发生着一系列方法上的革命性变化, 这一方面是记录电影制作自身发展的新趋势, 另一方面是与上述变化有关的“人类学新电影策略”及民族学电影结构、制作革命化变革推动的结果[2]。
在中国影视人类学学科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活动开始得到加强的今天,研究人类学电影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类型、制作理论及其方法, 对于方法老化、陈旧并已经形成固有模式、难以与国际学术界对话交流的中国民族志电影制作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实现与世界的全面接轨将具有现实意义。影视人类学是近一二十年由国外引入我国的,虽然我国在20世纪50 年代后期就开始拍摄了一批少数民族科学纪录影片,它们是我国最早的以人类学研究为目的而拍摄的人类学影片,但“影视人类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在我国还是在20世纪80 年代以后。影视人类学是以非专业性的可视性活动为开端的,人们最早以图画的方式来记录社会生活,然后逐步发展到照相和电影、电视,现在“影视人类学的范围已超出了电影和静止的照片,它扩展到包括人类学感兴趣和研究工具在内的更广泛领域。”[3] 当然,它的中心还是影视记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影视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只不过人类学是以文字来表达而影视人类学用影视等视听手段来表达。
把影视手段应用于人类学研究,其意义非常重大。我们不仅要研究一个民族内部的文化,同时也要注意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