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薇:贫困的还是富裕的?——论格罗托夫斯基的戏剧理论及其影响
2011/8/10 19:40:03

贫困的还是富裕的?
——论格罗托夫斯基的戏剧理论及其影响
潘 薇
(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摘 要: 波兰戏剧大师格罗托夫斯基创立了贫困戏剧理论与一套系统的演员训练方法,他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当代欧美许多先锋剧团的表演实践。贫困戏剧不过是艺术的载体,格罗托夫斯基及其追随者真正要追求与实现的恰恰是精神上的富裕。
关键词:波兰戏剧;格罗托夫斯基;贫困戏剧;富裕戏剧;戏剧影响
分类号: J805.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9838 (2011)02-0100-03
18世纪中期之前,波兰舞台一直是外国戏剧的天下,民族戏剧在夹缝中艰难地前行。18世纪后期虽有所发展,但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一直处于欠发达状态。直到20世纪中期,耶日·格罗托夫斯基 (Jerzy Grotowski,1933—1999)以他的贫困戏剧实验及理论创新,使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波兰。可以说,当代欧美许多先锋剧团的表演实践,都受到了格罗托夫斯基贫困戏剧 (Poor Theatre)①>理论与演员训练方法的撼动与影响。
格罗托夫斯基早年曾在前苏联和波兰学习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的表演艺术和导演艺术。此后,他又研究了布莱希特戏剧理论、法国戏剧家杜兰的面部表情技巧和节奏练习方法、戴尔萨特的外向反应和内向性反应、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的生物动力学训练技巧、瓦赫坦戈夫的综合训练法等优秀表演方法。同时,他还部分地继承了法国戏剧家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以其探索实验发展了阿尔托将观众卷入剧场的理论实践。东方的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如中国京剧、日本能乐、印度卡塔卡利舞剧等也都是他观察、研究的对象。1962年,格罗托夫斯基曾到中国进行过短期访问,回国后著文盛赞中国戏曲演员表演技术精湛,并特别提到了京剧演员的独特的呼吸和发音方法以及造型方法。
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格罗托夫斯基创立了一套演员训练基本方法,包括形体训练、造型训练、面部表情训练、发声训练等方面。格罗托夫斯基的表演训练方法致力于把演员的心身完全剥开,对演员本人内心深处施加压力,使其发挥出自身的全部潜力和才能,以形成心理力量与形体力量的巨大合力,达到一种所谓的“催眠状态”。这样,演员在表演时,才会达到不是想要那样演,而是不得不那样演的境界。为此,格罗托夫斯基特别强调演员对戏剧艺术的献身精神,指导他们通过刻苦的形体训练来消除其身体器官对心理作用的阻力。
之所以会如此强调演员的表演,是因为格罗托夫斯基认为演员的个人表演技术是戏剧艺术的核心,戏剧的本质是朴素无华的,因此,主张排除戏剧中那些非本质的东西,也就是舞台布景、道具、灯光、音乐、化妆、服装、隔离的表演区等所谓富裕的成分,甚至可以连剧本都不要,只保留演员与观众这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因为只有演员与观众间活生生的交流关系才是永远的、直接的、有生命力的,没有演员与观众,戏剧就不能存在。为此他创立了贫困戏剧理论,以反对那些大量运用技术手段的富裕戏剧。
格罗托夫斯基领导的演出活动以考察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为主要探索目标,目的是建立两个“整体”,即演员与演员之间的整体表演,以及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整体演出。
剧团先后演出了英国诗人拜伦的《该隐》、印度作家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西班牙作家科尔德隆的《忠诚的王子》、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剧,以崭新的演出方式与空间结构突破了传统经典。比如,他根据德国作家歌德的名剧导演了《浮士德博士》,表现浮士德在死亡来临之前的一个小时里,邀请宾朋参加最后的晚餐。这部戏不但布景少、道具少,就连参加晚宴的嘉宾们都由在场的观众来扮演,他们穿着自己的日常服装坐在两张大桌子后面。而主人浮士德和魔鬼则穿着白色和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