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彬华、余艺芸:发展才是最好的保护——让原生态唱法走进高等教育
2011/1/26 18:34:32

发展才是最好的保护
——让原生态唱法走进高等教育
田彬华 ,余艺芸
(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绵阳,四川,621010)
内容提要:2006年和2008年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原生态唱法组的比赛在带给人们众多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争论与思考。为了促进民族歌唱事业的发展,应该在高等音乐院校招收原生态唱法的学生,培养既有较为全面的文化知识和较宽的艺术视野、又有很好的原生态民歌演唱能力的全新原生态歌手,以促使我国民族歌唱事业的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歌手大赛 原生态唱法 高等音乐教育 招生
一、歌手大赛的启示
200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盛况空前,作为大赛的一大亮点,首次举办的原生态唱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央视的这一创举,使得众多的电视观众与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及各民族文化有了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既是原汁原味、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的展演,又是精彩纷呈、美妙绝伦的音乐盛会;既是歌手或婉转清脆、或朴实粗狂的精彩演唱,又是鲜艳多姿、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与民俗的一次集中展示。大赛的热播使得许多人吃惊的发现,原来我们民族的歌唱艺术竟是如此的高超!我们的民歌竟是如此的动听!而在结束不久的2008年央视青歌赛上,原生态歌手们的表现再次让人们赞叹不已。
随着近几年来逐渐升温的原生态唱法热,央视的这一做法既是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又起到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作用。对许多人来说,如此丰富多彩的高水平的民间歌手的演唱真是闻所未闻,民族音乐学家们长期以来对我国民间音乐的赞美得到了一次集中而有力的证明,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对我国民族民间唱法的概念,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借助中央电视台这一强势媒体的巨大传播效应,在全国上下、音乐圈内圈外掀起了一次对原生态唱法的热烈讨论,人们在充分肯定原生态歌手们美妙的歌声的同时,又产生了许多的疑惑与不解:具有如此高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的民族唱法为何长期以来得不到社会媒体充分宣传和挖掘?我国数量众多的音乐院校及音乐系科所大量培养的“美声唱法”歌手真就有那么多的听众和知音吗?我们所熟知的金派民族唱法(笔者姑且以此称之)他们的艺术水平就一定比这些民间土生土长的歌手强吗?原生态唱法能否以其丰富多样的唱法与美声、民族、通俗所谓三大唱法并驾齐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建国初的土洋唱法之争到八九十年代美声、民族、通俗的三足鼎立,到如今原生态唱法的异军突起,我们看到任何一种唱法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当时的特定时代背景,离不开一大批杰出歌唱家的积极探索和广大的声乐教师的默默奉献,离不开大大小小各种传播媒体的宣传与推动……总言之,是音乐界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特定的时代及经济文化水平的产物。如今,原生态唱法令人耳目一新,如何将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宝贵财富更好的发扬光大,是由它自生自灭,完全保持它的原生状态呢,还是采取更为积极的对策来保护、挖掘?
从音乐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我们似乎更应该保护它的原生状态,而不应该由所谓的音乐专家来干涉它的发展,更不能有商业化、市场化的操作。如美国人类学家J·麦康纳认为,民族文化的商品化不仅会贬低民族文化在当地居民心目中的价值,也会导致旅游者对“原真性”追求最终走向失败。格林伍德甚至认为,“文化商品化只需要几分钟,而几百年的历史却毁于一旦”[1]。社会的发展促使原生态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发展、变化,而我们的学者们则希望为了能保护原生态音乐文化而保持原生态环境——这也就是有人提出保护原生态音乐文化所存在的矛盾之一[2]。试图让社会维持不变显然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