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吉东智:戏剧表演与村落秩序: 陈塘夏尔巴人的“嘛呢”表演及其意义
2015/9/24 15:14:05

戏剧表演与村落秩序:
陈塘夏尔巴人的“嘛呢”表演及其意义
桑吉东智
(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0)
摘要:“嘛呢”表演是陈塘夏尔巴人对于西藏传统戏剧“阿吉拉姆”或“拉姆”的地方化称谓。仅从表演本身观察,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服饰、面具、唱腔以及演出时间的长短等方面,两者在表演剧目和表演程式上基本一致。但是陈塘夏尔巴人的“嘛呢”表演作为当地社区戏剧化的仪式载体,所涵盖的内容和意义上有别于阿吉拉姆,前者在当地社区起到“以戏行仪”的作用,而传统的阿吉拉姆一般在乡民的生活世界里以“仪中带戏”的形式存在。本文通过对陈塘夏尔巴人社区“嘛呢”表演的实地考察,来探讨该表演模式在当地村落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陈塘;夏尔巴人;嘛呢表演;村落秩序
一、研究缘起
在以往的藏戏研究当中,几乎无人提及夏尔巴人的藏戏实践。包括藏戏研究的基础资料《中国戏曲志·西藏卷》也没有收录任何有关夏尔巴人社区藏戏演出的信息。2012年11月末至2013年6月,笔者因单位委派,在日喀则地区定结县陈塘镇驻村工作半年之久,期间对该镇所辖的夏尔巴人的诸文化现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田野调查。其中,对当地一年一度的“嘛呢”表演进行了观察和走访,并且以“微信民族志”①的形式发表在微信朋友圈里,被西藏自治区的非遗保护部门发现。2013年下半年,非遗保护部门专门派人到陈塘镇拍摄当地的“嘛呢”表演,但拍摄的时间并不是当地乡规民约中规定的演出时间,这使得拍摄的内容仅限于单纯的“嘛呢”表演本身,而融合在“嘛呢”表演过程中的其他内容因“表演时空”的错失而自动剥离。根据笔者的观察,陈塘夏尔巴人的“嘛呢”表演除了在一些服饰、唱腔、表演等诸艺术现象上与阿吉拉姆有所区别外,在剧目内容和演出程式上与传统的阿吉拉姆藏戏基本一致,然而在村落文化的整体语境之下,“嘛呢”表演更多地起到了“以戏行仪”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拍摄或观察的“嘛呢”表演的时候,一定要把它还原到村落文化的整体语境中去观察,而不能剥离它与当地生活世界的关系和它在村落秩序建构方面的意义,只看到单纯的表演形态,这是目前我国非遗保护思路上比较欠缺的地方,也是生发笔者此篇调研报告的缘起。
二、陈塘及陈塘夏尔巴人
陈塘镇(vdren-thang-grong-rdal)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距日喀则定结县城150公里,与尼泊尔一江之隔。全镇下辖6个行政村,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422户2093人(根据2012年在当地调研时从当地镇政府获得的数据),全镇99.08%的人口为夏尔巴人,是我国境内除樟木口岸立新、雪布岗以外最大的夏尔巴人集聚地。陈塘镇与尼泊尔东部的戈西专区桑库瓦萨巴县接壤,平均海拔2000多米,境内高山、峡谷、雪山、湖泊、瀑布错落有致,景色迷人,气候宜人。陈塘是藏语“vdren-thang”二字的音译,是“运送之地”的意思,据说当初萨迦寺兴建时,所需的木材就是从这里运送的,因此而得名。在萨迦寺现存的两幅壁画上,清楚地描绘着当时运送木材的画面。
“陈塘当地人用“绒堆普咎”来概括自己家乡的地理方位。“绒堆普咎”是藏语“rong-stod-bod-mjug”的音译,其中“绒”(rong)在这指陈塘以南的低海拔地区,“绒巴”(rong-pa)指这些地区的居民;“堆”(stod)即上部之意;“普”(bod)在这指西藏、藏地;“咎”(mjug)即尾部或下部之意;因此“绒堆普咎&rdquo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