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特古斯:关于纳日人音乐民族志研究的几点思考
2015/9/24 15:11:48
关于纳日人音乐民族志研究的几点思考
周•特古斯
(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首先从民族音乐学的主位与客位视角出发,对川滇边界聚居的独特族群“纳日”进行诠释,并在四川纳日人音乐田野考察资料基础上,力图呈现民族学、文化学意义上“纳日”人的文化特点及文化认同。其次,对“纳日”人的传统音乐从民族志研究的意义、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思考,继而提出了如何实施“纳日”人音乐民族志研究的整体路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纳日人;音乐民族志;蒙古族;叙述模式
一、从“纳日”词义说起:主客位视角
主位与客位这一概念,自从语言学延伸为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以及民族音乐学以来受到了不同学科与学者的关注。在民族志研究中,主位研究是指文化学者尽可能的从当地人的概念术语出发深层次理解、描述以及阐释其文化局内人的文化现象及其意义。客位研究是指文化学者以“他者的目光”(主要以学界研究基本标准)来观察、解析当地人的文化,继而在理论和方法上,要求研究者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来深层次阐释其当地人文化的诸多面。对民族音乐学研究而言,主位是文化承担者本身的认知,代表承担者内部的世界观乃至其超自然的感知方式。而客位代表的是一种外来的、客观的、“科学的”观察,以一种外来的观念来认知与解析异己的文化过程。
在川滇边界聚居着独有文化特征的族群。学界从不同学科视角对其“纳日”(或“纳日人”)的历史渊源、族群归属以及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概言之,关于他的族群归属基本包括:一是纳日人属于纳西族的支系,二是纳日人是蒙古族后裔。另外,有的学者认为纳日人是摩梭族。“纳日人,自称Nazi,‘纳日’即其自称的汉语对音。这支少数民族大约有四万五千人,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南部及其相比邻的云南省北部的数县,计:四川省的盐源县有一万余人,木里藏族自治县有一万余人,渡口市郊区以及盐边县各有一千余人;云南省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有二万余人”[1](96-101)譬如,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大部分学学者将“纳日”置于“家屋”研究语境中作为摩梭族文化来加以阐释。然而,有一部分学者将纳日人作为蒙古人来进行研究。其中《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中解释为:“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自称‘纳日’的蒙古族使用‘纳日’语,保留着称‘阿注’(朋友)的对偶婚习惯和与其相适应的母系家庭的‘一杜’(意为一幢房子的亲人)形态”。[2](1489)
民族音乐家们很早以来,对一个族群的音乐概念进行了探讨。他们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个案研究,对当地人的音乐概念的探讨中建构了一种学术共识:把主位音乐概念及术语的挖掘和阐释过程视为更深层、更加全面的研究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纵观国外与国内研究民族音乐学,在其音乐概念的探讨中无论是梅里亚姆的“概念-行为-声音”的研究模式,还是在梅氏观点基础上完善的“赖斯模式”(再加个人创造、社会维护);无论是梅氏所提出的“文化中的音乐”,还是布莱金的研究“音乐中的文化”等代表性模式,将文化局内人的主位概念的阐释始终摆在很重要的位置。正因如此,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任何一个看似简单的称呼或任何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将把它们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加以分析时就会发现他给我们带来诸多研究信息与思路。
笔者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木里县四川蒙古族田野考察中获悉,他们对“纳日”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释。根据当地学者和老人的口述,以前(当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