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君:二人台 “五更”定格考
2015/9/24 15:10:55
二人台“五更”定格考
武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摘要:二人台曲目中以“五更”定格的联章体创作方式并非无根之木,它与我国古代传统“五更”联章体文学作品一脉相承,构成了一条独特的文化发展链条。二人台《惊五更》《三国题》所采用的“五更月”、“五更鼓”形式均可追溯至唐代,到明清时代形式与主题两相结合,叙述特点和体式也颇为成熟,为二人台艺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历史的风云际会并没有把这种优秀的创作方式卷走,沧桑变迁后,在民歌和二人台艺术中又再次绽放。
关键词:二人台;“五更”定格;“五更月”;“五更鼓”;考源
“五更”定格即曲词按照五更的时间发展顺序依次排列所形成的固定形式。“五更”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记时方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六《书证》云:“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1](451-452)可见,早在汉魏时期就有“五更”记时的传统。有“五更”的记时生活,便随之出现以“五更”为序的歌唱,历时千年,传唱不绝。二人台中明显以“五更”定格的曲目有《抽大烟》《尼姑思凡》《惊五更》《进兰房》《跳粉墙》《三国题》等。这些曲目的曲词创作方式与我国古代传统“五更”联章体文学作品一脉相承,构成了一条独特的文化发展链条。
一、二人台《惊五更》与“五更月”
“五更”是夜晚记时的术语,所以与月产生了关联。月亮的位置从东到西,从升起到落下划分出夜晚的五个时间段:一更——月正东(月东升);二更——月正照(月正高);三更——月正南(月儿弯);四更——月正西(月西斜);五更——月儿沉(大天明)。在陕北民歌中有《五更子月儿》,东北二人转中有《月牙五更》,同样在二人台《惊五更》中也是用了“五更月”的形式:
一更子里月儿照花台,郎君哥哥定计夜晚来。
二更子里月儿这么来高,思想起郎君哥好不心焦。
三更子里月儿当头照,思想起郎君哥好不孤梢。
四更子里月儿偏西,不知道郎君哥你在哪里。
五更子里鸡叫大天明,忽听见门外有人声。[2](51-53)
二人台《惊五更》所用的定格法与传统“五更月”基本相同。一更之“月儿照花台”没有明确说是月儿升起,但月儿照花台的位置正是月儿刚刚东升。二更之“月儿这么来高”,刚好是月正高的位置。三更之“月儿当头照”也正是月正南的位置。这种结合月亮位置的“五更”联章体创作方法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敦煌曲辞中《五更转.太子入山修道讚》所用“一更夜月凉”、“二更夜月明”、“三更夜月亭”、“四更夜月偏”、“五更夜月交”[3](1458-1459)便是发端。不过在这里更数与月亮位置的搭配很隐晦,需要通过仔细分析才能够看出,“凉”是月亮升起时的一种感觉,“明”则月亮正照的状态,“夜月亭”只的是月亮在亭的上前方,正是月正南的位置,“偏”为西偏,“交”则是月亮下沉与地平面相交的位置。月亮的五个位置在此辞中其实是完全符合后世“五更”联章体的规范。但从内容上看,它与二人台《惊五更》这样的相思主题不同,其传承性在于结构上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