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双月、李相:电影的叙事惯例 ——零度剪辑、缝合体系等电影核心概念的理论诠释
2014/4/4 8:50:54
电影的叙事惯例
——零度剪辑、缝合体系等电影核心概念的理论诠释
储双月1.李相2.
(1.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2.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35)
摘要:电影作为时空复合体,可以拓展、强化并且凝聚人们的时空经验——不只是强化它而且延伸,极具意义地延伸。零度剪辑可以保证电影的表述流畅,没有斧凿痕迹,让观众处于一个完全封闭、无法独立思考的空间。这种看似“客观”的影像其实恰恰是创作者主观意图和思想的体现,但创作者的主观意图通过这种“缝合”而被掩盖得天衣无缝。观众在影院中观看电影,是一个封闭、隐秘的世界,类似于躲在黑暗之中偷看。
关键词:电影时间;电影空间;零度剪辑;缝合体系;窥视
电影的时间和空间,及由零度剪辑、缝合体系、窥视所建立起来的连贯性机制,是本文所要诠释的重点概念。这些叙事惯例告诉我们:电影的编码利用作为控制时间维度的电影(剪辑、叙事)和作为控制空间维度的电影(距离的变化、剪辑)之间的张力,通过不连续性达到了更有力度的连续性,不仅让我们可以在最佳位置观看银幕上的乌托邦世界,还创造了一个世界、一个对象和一种目光,因而制造了一个按欲望剪裁的隐秘世界。
变形的电影时间
电影的特长是表现事件,展示时间的变化。时间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事情的本质。电影是通过一系列连续活动的画面来描述事件,它瞬息万变,而绘画、雕塑等空间艺术则不会因时间而发生变化。电影中的运动是在一定时间过程中发生的行动,而且是可见的。在现实生活中,时间是连续向前的,既不可跳跃,也不可逆转,人们只有在它的流逝和消耗中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电影却获得了绝对掌握时间的可能,打破了时间的连续性,既可以任意收缩和扩展,也可以中断、停顿甚至倒转。电影时间是对现实时间的艺术再现。在电影发明的初期,电影时间是等同于现实时间或舞台时间的。那时电影的拍摄是为了在银幕上复制某段现实生活,或是为了记录戏剧表演。随着摄影技术和剪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充分展示了作为一种综合性时空艺术的魅力,电影在利用空间的能动性的同时,也发掘出了时间的可塑性。电影不再简单地印制时空,而是以重新建构、赋予生命的方式加以表现。
摄影机的运动方式,以及镜头焦距的变化,能收取各种各样的空间效果,而摄影机在拍摄中也能通过改变速度来创造奇特的时间效果。低速摄影(拍摄频率低于每秒24格)能够压缩时间,造成快动作的画面效果,加强节奏。高速摄影(拍摄频率超过每秒24格)则能延长时间,造成慢动作的银幕效果,用以创造特定的艺术气氛或细密解析动作过程。逐格摄影能使活动缓慢的被摄对象以较快的动作在银幕上映现出来,定格则能使银幕上映出的活动影像骤然停止而成为静止画面(呆照)。有些影片在结尾时会使用定格镜头。
剪辑在电影时间上可以施展更大的魔力,它通过压缩和扩延生活中实际的时间数值,来创造独特的时间感流经画面,而这种经过变形的时间却不会给人以任何违背生活中实际时间的感觉。因为,“组合、剪接,干扰了时间的流程,打断了它,而同时却又赋予它一些新的东西,时间的扭曲可以成为赋予影片节奏表现的手段”[1](132)。电影破坏了时间的连续性,却创造出新的更有力度的连续性,这也正好体现了电影的迷人魅力。剪辑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呈现画面之内的时间——节奏。一种是利用交叉剪接来拉长或压缩一个动作的时间。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敖德萨阶梯,是世界电影史上创造电影时间的经典段落。敖德萨人在沙皇军队的枪口下跑下阶梯,这一六分钟的屠杀场面足足用了一百五十多个镜头来完成,让观众感觉到似乎长达几十分钟。相反,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在电影中也许只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