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顿: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氏族符号,民族象征与感知体验
2013/12/30 12:33:23

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
氏族符号,民族象征与感知体验
(英国)罗伯特·莱顿1 .著 关祎2 .刘雅超3.译关祎校
(1.杜伦大学人类学系,英国999020;2.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3.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大卫·特纳描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如何在格鲁特岛上通过使用地理测绘、定位氏族界限、记录宗族亲属关系等方法完成了对当地音乐的初步研究 。15年后,他返回该岛继续对当地音乐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并向之前采访过的乐师询问他所唱的曲子是如何创作的。一方面,文化传统中的能者大贤善用其智力资源构建物质世界。他们构建出作用于不同感官体验集合之上的明喻、暗喻以及其他一些比喻, 同时构想出关于世间万物运行“规律”的因果假设。通过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它们成为了社会秩序的一种认定。另一方面,这种创作行为产生自一个超越于创作者控制的世界,这个世界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关键词: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氏族符号;民族象征;感知体验
大卫·特纳描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如何在格鲁特岛上通过使用地理测绘、定位氏族界限、记录宗族亲属关系等方法完成了对当地音乐的初步研究 。15年后,他返回该岛继续对当地音乐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并向之前采访过的乐师询问他所唱的曲子是如何创作的。“我们一直都在奇怪你为什么从来没问过我们这个问题”,古拉回答道,接着他指出道特纳的实地调查其实是“做反了”。他本该从曲子本身出发外延到曲子在人际关系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其他族群乃至整个国家是如何通过音乐、歌曲和传说的媒介进行沟通和构建的(特纳1997:1)。
这一批评概括了我想要在本文中指出的创造行为与其对后世影响之间的区别。一方面,文化传统中的能者大贤善用其智力资源构建物质世界。他们构建出作用于不同感官体验集合之上的明喻、暗喻以及其他一些比喻, 同时构想出关于世间万物运行“规律”的因果假设。通过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它们成为了社会秩序的一种认定。另一方面,这种创作行为产生自一个超越于创作者控制的世界,这个世界决定着他们的命运,例如,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什么是值得拥有的、什么是可以接受的决定了人们对他们是接受还是拒绝。尽管如此,由于文化构建通常受其所在环境的影响,创造力不能仅归咎于一个概括的世界。 “感知经验呼唤理论的创新,仅仅指出地点与方式是不够的”(奎因 1960:64)。在一个各方面紧密联系的世界中,社会与自然环境促进或阻碍创造力的效能,但无法决定创作欲望所带来的产出。本文将追踪原住民艺术创造力的证据及其从传统源头到现代转变的历史轨迹。
身份认同与传统社会关联性
原文
传统原住民创造力所存在的社会环境是以小型社会群体或氏族部落形式出现的,若干部落集群而居,形成地域性社区。不同部落的成员之间经常相互联系,部落的边界也并不是严防死守的。经常有某些居住在部落边界的居民宣称自己同属于相邻的两个部落。
一份关于黑猩猩与狩猎采集部落之间的族群规模的比较研究显示,传统狩猎采集部落通常以与黑猩猩同样的族群规模进行着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然而,他们又有所区别,区别既存在于个体成为当地族群成员的方式,又存在于各族群间相互关系的种类上。这些区别有助于解释人类文化身份认同是如何构建的。典型的狩猎采集族群是和黑猩猩族群差不多大的。在黑猩猩族群中,公猩猩从生到死都被限制于同一族群中,母猩猩也只是在它们年轻时才允许更换部落。黑猩猩族群防御它们的领地边界以抵御其他族群的黑猩猩 (Ghiglieri1984:3-8,185古道尔1986:86-7,207-228)。然而,在中非木布提人(Mbuti)、卡拉哈里沙漠的昆人(Kung)以及澳大利亚西部沙漠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