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睿文:论国家意识形态在戏改中的渗透
2013/10/7 10:07:47

论国家意识形态在戏改中的渗透
刘睿文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从诞生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戏曲的宣传和教育功能,将戏曲作为传播其政治思想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传统戏曲在传播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戏曲改革运动。这场戏曲改革运动不仅在当时掀起了全国范围的戏曲改革热潮,并且对后来戏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成为了当今戏曲现代戏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戏曲改革;意识形态;政治化
对一个时代的研究首先要看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艺术,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所蕴含的主流意识形态都可以从这个时代的艺术大事件戏曲改革中窥探一二。
1949新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斗争和无序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得以建立统一。可是,建立仅仅是个开始,面对众多的敌对势力和饱受禁锢的国际环境,新政权还很脆弱,尽快获得政权的巩固,建立起属于新政权的国家意识形态并获得民众的集体认同是中国共产党的当务之急。国家意识形态不同于其他具有实质性指标的事物,可以通过直接改变其指标而使其贯彻执行,国家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情感性的所在,获得民众认同的唯一方式就是在情感上打动民众,唤起民众的共鸣,以传达和灌输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戏曲因其自身的民间性、舞台性特征,可以“通过舞台叙述实现对观众情感、伦理的唤起与认同,从而使国家权力合法化、自然化,以达成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对民众影响与号召功力的实现”。[1](17)戏曲成为文化艺术领域的改革重点和先锋。
一、曲折改编路
20世纪50年代戏曲改革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对象就是剧目、剧本,在对传统戏曲的改编过程中整理、保护、挖掘和创新了一批优秀剧目,形成了新的经典传唱至今。但是同时由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太过急切的渗入使得戏曲改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是禁戏的问题,1949年10月戏曲改进委员会成立之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禁戏,第一批就禁演了《杀子报》《探阴山》《九更天》《滑油山》《大劈棺》,《全部钟馗》《黄氏女游阴》《活捉王魁》《阴魂奇案》《僵尸复仇记》《小老妈》等26部充满了封建迷信思想的旧戏。其实,早在建国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刚接管北平时就立刻禁演了55出含有毒素的旧剧。根据中华民国38年3月25五日的《北平新民报》刊登的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文员会禁演五十五出含有毒素的旧剧》的通知:“多年来,大部分旧剧的内容,就是替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反抗思想和粉饰太平。现在,为了扭转旧剧以封建王朝利益为本位的谬误观点,主管机关已拟定长远的改革旧剧计划,并决定目前有五十五出旧剧必须停演。”[2](1313) 
从这个通知可以看出,禁戏的目的是扭转旧剧中宣传封建王朝利益的谬误观点,而且大部分的旧剧内容是宣传封建思想的,这与新政权宣传人民的思想相抵触,从这里就不难看出日后大量禁戏的根由所在。1944年毛泽东在看了杨绍萱改编的后写信给杨绍萱、齐燕铭提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合,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3](222)恢复历史的第一步就是禁掉那些表现老爷太太统治的戏。从建国初到1957年大量的传统剧目通过直接禁演或间接批判的方式被禁演了,封建的思想意识形态得到了控制,新兴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形态占据了主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戏曲也被禁演,只因其所演内容涉及忠、孝、节、义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