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彤:达斡尔族音乐生活调查笔记
2012/5/27 9:55:29
达斡尔族音乐生活调查笔记
张天彤
(中国音乐学院,北京100101)
摘 要:2011年2—3月笔者作了达斡尔族个人音乐生活经历的调查,共访问了7位达斡尔人,以了解和认识达斡尔人音乐生活状况及其变迁,也是对达斡尔族进行音乐学研究的基础工作。这些信息无疑都是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达斡尔族音乐的重要线索。
关键词:调查笔记;达斡尔族;音乐生活
分类号: C95-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9838(2011)02-0030-14
2011年2月28日至3月4日,笔者在呼和浩特市做了达斡尔族个人音乐生活经历的调查,共访问了7位达斡尔人。个人音乐生活经历是我们以了解和认识达斡尔人音乐生活状况及其变迁的有效渠道,同时,这项调查工作的开展,也是对达斡尔族进行音乐学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次调查的访谈对象都是达斡尔族,其中,50岁至60岁者有3人,70岁以上的有4人。在此,笔者以调查笔记的形式,采取访谈记述和评议结合的形式来阐述这次调查的收获。①
1.被访问者:乔泽澄(内蒙古电影制片厂音乐编辑,已退休)
访问时间:2011年2月28日下午
*关于家庭、成长环境及经历②
1934年1月我出生在齐齐哈尔梅里斯区化木屯。当时化木屯有四五十户人家,达斡尔人占一半多点,除了达斡尔人,还有满族、汉族,满人也讲达斡尔语。在我的记忆里,最初接触到的音乐是我母亲唱给我的,我母亲会唱的歌不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用汉语、满语、达斡尔语唱着歌教我《数数歌》,歌词是从1数到10,唱起来是这样的(见谱例1)。
那时候化木屯邻近的海牙屯达斡尔人爱跳舞的比较多,一般是冬天在屋里跳。不过,夏天在野外采野菜、韭菜花、黄花时也跳,通常是一边采一边舞,自娱自乐,用歌声伴舞,唱的曲目很多。冬天一般是在房子大一点的人家跳舞,大人小孩加起来一屋子能有二十来个人,最大的年龄有四五十岁,年轻的小姑娘不太会跳就边看边互相学。一般情况下开始时速度比较慢,先是把声音亮出来,用优美的声音唱。我对杨士清舅舅④的印象很深刻,我听他唱的那首《回娘家》,不是现在的那首新媳妇《回娘家》,而是唱去相对象的内容。达斡尔妇女跳舞都是一边跳一边唱的,唱到一定时候就有一个人率先喊“哲嘿”、“罕伯”,然后就以舞蹈为主了,最后是呼号。呼号有一个人带头,喊“哲嘿哲”。长辈们没有什么“我要跳舞”的概念,他们就是想着“我就是要娱乐”。唱歌跳舞能释放出他们豪放的情绪,尤其是“哲嘿哲”,她们气喘吁吁用尽所有力气,卸掉身上所有劳动的疲劳。我没有见过其他男人跳舞,就见过杨士清的舅舅,绰号“黑小子”的男人跟着妇女们一块跳。那时他20来岁,瘦瘦的身材,能说能唱。记得有一次在我姥姥家的两间房子里,有十几个人,女的都是年轻媳妇,有两个老太太(50多岁),她们都穿达斡尔长袍,跳舞时梳洗得很干净,神情庄重。齐齐哈尔那一
谱例1.③
带把跳舞叫“哈库麦勒”,准确的意思我弄不清楚。达斡尔人不跳舞不行,化木屯的人不跳舞就发呆了,那是一种表现和释放的形式,现在可没有这个条件了。
*关于扎恩达勒、乌春
扎恩达勒,在达斡尔语里就是放歌的意思。实际上好多扎恩达勒都是没有词的,只有“讷耶”的衬词,就是要放开嗓子“讷耶”一下,只有这个词才能唱出这个曲调。这个词是在长期的生活中被选择出来的,“讷耶呢耶”后就开始自己填词了。实际上音乐就是这么来的,先是从呼号开始,自娱自乐,唱出来的就是歌。达斡尔民歌的风格有时很难掌握,跟它的即兴性有关。
一般家里不能唱扎恩达勒,在院子里、村子里、马路上唱的时候也都很少。扎恩达勒是在野外唱的歌,在村子里唱不受欢迎、不合适。通常,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