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青:《察哈尔蒙古族民歌的题材类型与艺术风格探析》
2012/2/17 21:18:11

察哈尔蒙古族民歌的题材类型与艺术风格探析
周丽青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 集宁市 012000)
摘 要:察哈尔蒙古部作为蒙古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占有独特的地位。通过对于察哈尔地区传唱的蒙古族民歌进行题材类型的梳理及艺术风格的探讨,希望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研究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察哈尔;蒙古族民歌;题裁类型;音乐风格
分类号: J60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9838(2011)02-0106-7
众所周知,察哈尔蒙古部一贯是以“利剑之锋刃,盔甲之侧面”而著称,察哈尔蒙古部作为蒙古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占有独特的地位。1480年,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巴图蒙克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后,将漠南、漠北蒙古划分为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左翼三万户和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部右翼三万户,而他自己就是直接以察哈尔万户为中心,统领着左翼三万户。因此,察哈尔蒙古部自那时起,就一直成为蒙古汗国中兴的统治中心。1603年,蒙古布延薛禅汗去世,次年,由他的长孙林丹汗继位后,依然是以察哈尔蒙古部为基础,不断巩固自己的汗权,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蒙古诸部,察哈尔蒙古部的中心地位又一次得以确立和稳固。至清代,察哈尔蒙古部所驻牧的草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察布草原大部、锡林郭勒草原南部及河北省西北部的若干地区(下图示即为清代以降,察哈尔蒙古部驻牧之区域图)。
周丽青图1.
由于察哈尔蒙古部在蒙古近现史上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因此,研究察哈尔蒙古族文化,对于研究明清蒙古族文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察哈尔蒙古部的文化当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在借鉴前人成果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察哈尔地区传唱的蒙古族民歌进行题材类型的梳理及艺术风格的探讨,试图对蒙古族文化研究及建设尽绵薄之力。
一、察哈尔蒙古族民歌的现状
随着清朝盟旗制度的建立,察哈尔蒙古人在自己驻牧的乌兰察布草原大部及锡林郭勒草原南部地区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氛围,同时也形成了自己部落独特的地域性风土人情。对于自己民族的音乐,察哈尔蒙古人尤其热爱,他们常说“没有音乐,如同草原上没有鲜花;没有音乐,如同毡房里没有奶茶”。蒙古族素有的能歌善舞的天性,在察哈尔蒙古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近年来,察哈尔各地区都在积极挖掘、搜集察哈尔民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笔者先后采访了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的欧军教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政协的武殿林老师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文联的副主席色普勒等相关的专家学者。据他们介绍,为了能更好地在内蒙古察哈尔地区传承和保护察哈尔蒙古族民歌,当地相继成立了不少专门的研究机构,如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的察哈尔文化研究所,内蒙古察右后旗、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分别设立的察哈尔文化促进会,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察哈尔文化研究会等,都有专门研究察哈尔蒙古族文化和蒙古族民歌的研究人员。察哈尔地区自2004年举办第一届察哈尔蒙古民歌大赛以来,每年在不同旗县,均有规模较大的赛歌活动,届时各旗县的专业演员、民间艺人等各行各业的选手踊跃参加比赛。不论从赛歌活动的内容到形式,其中的文化含量和艺术质量都逐步在丰富提高。笔者曾于2011年7月30日在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宝拉干套海杯第五届察哈尔民歌比赛”的现场,谨以调查实录为基本研究资料,对察哈尔蒙古民歌的题材类型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宝拉干套海杯第五届察哈尔民歌比赛”,是在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那达慕大会期间举办的(见下图)。来自察哈尔各地的优秀蒙古族歌手展示了自己动听、嘹亮的歌喉。
周丽青图2.
从参赛人员的基本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