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总目录
2011/3/6 13:14:24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总目录>
反映伟大时代历史巨变描绘人民群众精神图谱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文学精品 刘云山(1·4)
《中国的传统节日》前言 王文章(2·4)
《中国的传统节日》后记 陈飞龙 李心峰(2·7)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文艺方针是怎样诞生的 孙国林(4·67)
努力维护文学的正确价值导向——艾斐的文艺理论与批评论析 刘文斌张宏燕(4·71)
2009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新进展 丁国旗(4·77)
〔美学、文艺学本体论研究〕>
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辨析 董学文(1·9)
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的美学意义 黄力之(1·16)
哲学和美学、文艺学本体论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马建辉(1·25)
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本体论基础刍议——从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批判谈起 赵文(2·9)
“实践存在论”的理论实质及其思想渊源——对朱立元先生反批评的初步回答 陈诚(2·17)
论新实践美学的文学本体论——兼答对实践本体论的诘难 张玉能(3·18)
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不应轻易否定——对董学文等先生批评的再答复 朱立元张瑜(3·25)
关于文艺本体论和本体论的若干问题 黄枬森(4·4)
美学研究不应该回到人本主义老路——对朱立元“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再批评 董学文(4·11)
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实践观” 张守民(5·4)
“实践存在论美学”评析 李志宏(5·11)
实践美学的新变:新实践美学与实践存在论美学 陈士部(5·17)
论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哲学失误和美学成果 曾永成艾莲(6·4)
“实践”的言说界限 孙媛(6·12)
〔“十七年文学”研究〕>
回忆“文学研究所”及其他——陈涌、王平凡访谈录 王素蓉(1·58)
论董之林“十七年”小说史的研究与写作 刘卫东(1·70)
〔国外文艺研究〕>
俄罗斯文学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起伏张捷(2·36)
“总体性”与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 杜彩(2·44)
无法开释的左翼情结——玛丽·麦卡锡创作研究 王予霞(2·51)
东欧剧变之后社会主义文学的坚持者——阿尔巴尼亚作家阿果里 郑恩波(3·60)
反思新“欧洲中心主义”——一位汉学家对“文化相对主义”的批判 邓建华(3·67)
如何看待和评价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 张捷(6·17)
六十年曲折的道路——东欧文学翻译和研究 高兴(6·27)
〔解放区文艺〕>
“一株原野里的大树子”——郭沫若对赵树理小说的另一种解读 郭文远马超(5·104)
从古元的《离婚诉》看延安木刻的政治理念与民间文化 王立民(5·108)
从民间传奇到宏大叙事——《白毛女》故事的母题、原型及深层结构 孙霄(6·90)
张闻天与延安鲁艺前期的文艺教育 庞海音(6·97)
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误读的评析 郭昭第(6·101)
〔左翼文化研究〕>
《创业史》和“劳动”概念的变化——劳动或者劳动乌托邦的叙述(之三) 蔡翔(1·62)
《万紫千红总是春》:女性解放还是性别和解——劳动或者劳动乌托邦的叙述(之四) 蔡翔(2·55)
六十年《白毛女》研究述评 马淑贞(2&m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