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交流模式——“跨文化双边对话: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学术综述
2010/12/1 13:15: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

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吉姆·利奇

莫言在会议期间接受采访

于丹在会议期间接受采访


肖庆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开辟中美文化合作的新境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共同主办的“跨文化双边对话: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于10月15日至16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隆重举行。
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共同主办,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承办,并在美国总统人文艺术委员会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李冬文,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田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吉姆·利奇,美国总统人文艺术委员会执行主任瑞秋·格斯林斯等出席开幕式。出席论坛的中方学者还有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莫言,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李胜洪,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欧建平,创作研究中心画家、北京今日美术馆艺术总监徐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美方出席论坛的有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以及美国总统人文艺术委员会、美国学术团体联合会等著名高校和艺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
“中美文化论坛”是根据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同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签署的《关于鼓励人文学科学术性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事宜的谅解备忘录》而举办,其宗旨是为中美两国在文化领域建立一个公共性、学术性、互动性的定期对话机制,通过此机制探讨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式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加深中美两国在文化艺术和人文科学领域的相互了解,促进双方在文化艺术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友好合作,推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得到全面、持续、深入的发展。2009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举行会谈,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其中强调人文交流对促进中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明确了建立新的双边机制,召开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以期全方位地推动中美两国文化领域的高端合作。2010年5月,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北京联合主持了“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会议”,再次强调办好“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凸显了两国领导人对此论坛和两国文化领域深层交流的重视。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来自中美两国的50余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就“中美文化关系的历史回顾”“文学遗产与创造性”“视觉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表演艺术比较观”以及“中美文化关系的未来展望”等多个论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回眸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当下。文化的交流不但沟通中美两国人民的心灵与情感,增进理解和信任,还对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论坛开幕致辞中引述中国古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并指出不同文化的交流会使双方文化更具创造性。中美两国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人民之间开始交往的历史已有190多年。今天的中国处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发展时期,开始以开阔的胸襟和眼光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包括美国电影等在内的多种文化产品进入中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