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2024)艺术民族志田野工作坊10月27日讲座——激发田野志趣,坚持从实求知
2024/10/28 17:58:23

第一届(2024)艺术民族志田野工作坊"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与绵阳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承办,由四川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四川青少年美育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以“从实求知"为主题,旨在探讨艺术学与人类学的前沿理论,分享田野工作经验。10月27日,由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杨永国副院长主持,赵旭东教授为参加工作坊的学员带来了四场精彩的讲座。
 
赵旭东第一讲:人类学的文化观与田野民族之方法
10月27日,“第一届(2024)艺术民族志田野工作坊”第四日学习活动在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小音乐厅隆重举办。本日活动的学术讲座主讲人赵旭东教授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师从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2010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称号。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青海民族大学兼职教授。

赵旭东教授

赵旭东教授讲座,杨永国副院长主持
上午8时30分,赵旭东教授第一讲以《人类学的文化观与田野民族志方法》为题。首先,介绍了人类学的文化观与相应的田野民族志方法,指出了人类学的视野与方法是一门整体性观念的学问,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把人类学整体把握住。然而,文化观是千姿百态的,人类学的研究就是在看到、感受文化观过程中,而产生的一种描述经验的方法,将“自我”与“他者”置入一个“共在”的空间之中,这样才能搜集来基础性的经验资料。其次,赵旭东教授提出了“田野八式”,包括八个方面:心存异趣、扎实描记、留心古旧、知微知章、知柔知刚、神游冥想、克己宽容、文字天下。接着,他从“什么是研究”这一问题出发,指出了五个基本方面,包括打破旧关联、建立新联系、提出新概念、发明新方法、归纳新理论。举例了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这一理论,是对中国社会结构与伦理关系的一种概念化和认识的加深。最后,赵旭东教授总结了人类学田野民族志的重点内容,包括现场与时间、异域与直观、个案与整体、能动与实践。从互惠人类学、记住人类学等纬度,指出“知识就是从黑暗中透露出来的一丝光亮,只是恰巧你把握住了而已。”并且为学员们推荐了人类学书单,如《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社会调查自白》《田野八式: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法》《线索民族志:民族志叙事的新范式》等。

赵旭东教授第一场讲座现场
 
第二讲: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转型人类学——一种融合而非分离的理想生活研究
上午10时30分,赵旭东教授第二讲以《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转型人类学——一种融合而非分离的理想生活研究》为题。首先,赵旭东教授从文化的坐标系、转型期的中国出发,在费孝通先生对于文化是从“由之”到“知之”的观念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之五大转型,分别为意义重塑、人口的流动、个体自觉、地方表述和分分合合。其次,赵旭东教授指出了文化正在从孤芳自赏转到大众创造,曾经的文化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在世界文化转型大背景下文化就是理想,人类学家需要站在文化高位思考作为整体的人类自身的生存处境。最后,赵旭东教授以农民画为例,提出农民画作为现代媒介的一部分,成为了构建起人们观念中的乡村共存体的一种传播形式而存在。从农民画新概念、乡村振兴背景、状态转换、小地方大世界、远近两种农民画、现代的断裂性、文化转型的映射、为游移的符号而生存、自我认同等角度出发,强调要去真实地面对这种文化转型的发生,从各种改变、变化与转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