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共生:文化遗产的国际共享”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北民族大学召开
2024/10/3 10:02:58

2024年9月14日,“对话与共生:文化遗产的国际共享”国际会议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北民族大学主办,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协办,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西北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承办。来自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日本关西学院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四川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五邑大学、兰州文理学院等国内外20余所科研院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本次大会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对话与交流。

大会合影
本次会议由开幕式、大会发言、闭幕式三个环节组成。
会议开幕式由西北民族大学牛乐教授主持。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建华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徐海翔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方李莉会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学会的历史及现状,分享了学会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需求、学科建设中的经验成果,指出文化遗产是关联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公共议题,表达了其对遗产资源在达成共识、解决争端、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价值期许。
本次会议由牛乐教授担任学术策划人,设置1个主会场和2个分会场,主会场共设16场会议发言,分会场共设21场会议发言,与会学者围绕文化遗产展开有关人类文明发展的宏观问题、对话共享的在地经验以及学科体系建设的讨论。
 
王建华副校长 致辞

方李莉会长 致辞

徐海翔院长 致辞
一、主会场发言
方李莉研究员首先发言,以《论“遗产资源”活化的价值与意义》为题,从“遗产资源”的题解、遗产资源的活化形式、遗产资源活化的价值与意义三个方面阐述了遗产资源活化的重要性,指出遗产资源的活化不同于在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对自然资源的竞争性攫取,而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通过景观再造、活态历史、文化符号、网络交互等活化形式而得以实现的文化再生产,其目的是进一步适应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发展需求。

荻野昌弘教授以《更新的逻辑:日本的文化遗产》为题,从个案角度出发,介绍了日本政府建设文化设施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提供创作平台的举措。从这些艺术家的创作中可以发现,文化遗产与艺术创作异质共生,文化遗产不仅是静态的、过去的遗产,而是可以使之成为艺术创作不断更新的源泉。

纳日碧力戈教授演讲《以文化遗产三元交融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中西哲学思辨对话有助于指引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方面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延展出费孝通如何实现“多元一体”思想的现代价值转换;另一方面从中国话语的角度重新阐述了当代西方前沿思潮,指出古代中国的一体论在现代指号学里“还魂”,皮尔士的征象—对象—释象三元论与中国古人形气神三元守位互动论之间,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德瑞克·吉尔曼教授以《文化的想象》为题发表视频演讲,主要从跨时代与跨族群两个角度论及遗产的共享与发展,并同时梳理了文化遗产的观念史,指明,文化遗产观念的兴起反映着人类历史在破坏与建构间存在的张力。
布鲁诺·格拉赛迪教授以《从实地经验到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模式——主导我们这个时代的气候变化》为题分享了数十年前他以意大利科技部代表的身份深入中国实地,与中国企事业单位展开广泛合作的经历,并从对话—通信技术、共生—增长极限、共同体一词的词源三个角度切入,讨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认为其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工程,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教育学等诸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