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方李莉会长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专题研讨会上作发言
2017/2/27 12:03:42
我学会方李莉会长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专题研讨会上作发言
2017年2月24日,方李莉会长和李修建秘书长受邀参加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专题研讨会。会议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93家智库和研究机构代表200余人出席会议。 方李莉会长参与了“如何做实做好‘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作”的专题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方李莉会长做了题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艺术人类学能有何为》的发言。
方李莉会长在发言中指出,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艺术人类学这个专业是不可或缺,并有所作为的。理由有两点:第一、“一带一路”是中国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化,是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并与世界产生紧密联系的一次文化和经济的实践活动,多少有点类似于西方当年的地理大发现。而人类学这门学科就是当年伴随着西方地理大发现而产生的学科。当年的欧洲人要进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需要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他们从主观上也希望与当地人做到“民心相通”,需要有学者为此进行专门的研究,而这就是当年人类学家的工作。所以人类学家最初是欧美国家研究遥远的“异邦文化”的一门学科,旨在帮助欧洲了解非西方地区的社会与文化,这门学问传到中国以后,虽然在研究本土的不同民族文化方面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果,但由于以往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并没有机会像西方的人类学者那样,有机会分布到全球不同的地方做田野,帮助国家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风土民情,并由此制定出相关准确的对外政策。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会使中国的人类学专业焕发青春,找到为国家出力的机会。当年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所写的《菊与刀》,就是专门为美国战后制定对日本的政策而写的,根据人类学家的深入研究,美国所制定的对日政策应该还是非常成功的。
第二,艺术人类学主要的侧重点是关注人类的艺术行为,从这一点上来说,其研究领域将能对“一带一路”文化与贸易的历史梳理作出非常大的贡献。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手工艺大国,工艺美术大国,“一带一路”上的贸易多为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如陶瓷、丝绸、漆器、家具等。正是因为这些工艺美术品的贸易往来形成了这样的文化和经济的通道;不仅如此,在此贸易的通道上,宗教、音乐及各种表演艺术也随着人的流动,而得到交流。我们通过出土的汉唐时期的雕塑及随葬的明器,可以看到很多域外舞蹈和音乐的场景,在敦煌的莫高窟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舞乐表演的壮观场景。那时,在这条通道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民相互交流学习,它不仅是贸易的大通道,也是文化艺术和情感交流的大通道。中国人将自己的文化艺术输送到沿途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同时,也在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艺术,如唢呐、琵琶等众多乐器,还有来自波斯和其他阿拉伯民族的缠枝莲、联珠纹、宝相花等图案纹饰,都是通过当年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国的。
文化和艺术的交流就是人类情感的交流,如果艺术人类学能从历史上将“一带一路”沿线的艺术交流活动研究出来,其学术成果不仅能推动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发展,还可以重新勾连起“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民族情感。但以前中国的学术界在这方面的成果让人感到惭愧,如丝绸之路是起始于中国,但为这条道路命名的是德国学者,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陶瓷都是产自于中国,但一个个完成海上陶瓷之路的学者,却是日本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近百年来中国没有经济实力,我们的学者没有能力走出国门去考察和研究这些发生在&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