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社会转型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研究”在京举行开题论证会
2016/4/4 17:34:55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社会转型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研究”在京
举行开题论证会
2016年3月30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转型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研究”在研究生院一楼贵宾厅举行了开题论证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树峰研究员、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社科处王磊处长莅临开题论证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李心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室主任色音研究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刘能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池瑜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教授作为专家受邀参会,近20位课题组成员悉数到场。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负责人王磊博士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树峰研究员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王磊博士主持会议
李树峰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班子对方李莉所长主持的这一课题非常重视,也非常支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振兴传统工艺,这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及传统文化的复兴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李树峰认为,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项目主持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研究员介绍课题情况
项目主持人方李莉研究员从题目的界定、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课题结构、研究的内容、研究的问题、研究进度与安排以及最终成果等方面,详尽而深入地介绍了课题的整体情况。方李莉指出,相较传统的工艺美术重视艺术本体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涉及到四类,一是以陶瓷、纺织、家具、金工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二是年画、风筝、泥塑等民间美术,三是国外传统手工艺的变迁与重构研究,四是以景德镇的陶瓷业为重点。在研究方法上,采取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社会学的问卷调查,以及历史学、社会学等理论,力图在方法论上有所创新和突破。项目最终成果将会形成80万字的论著,还有关于景德镇的百年变迁史、研究专著和口述史,总字数在200万字以上。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社科处王磊处长发言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社科处王磊处长高度肯定了课题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并对方李莉研究员一心为学、虚心研究的治学精神深表赞赏。王磊处长指出,近些年来,传统手工艺的振兴受到国家的充分重视,此一课题的开展正当其时。该课题体量巨大,涉及的研究对象众多,既有全面性的梳理,又有深入的个案探究,在研究方法上亦有很大突破,其研究成果值得期待。
接下来,五位专家紧紧围绕课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专家们皆充分肯定这一课题的研究价值,指出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认真,在整体设计上既有宏观布局,又能以点带面,研究对象涉及门类多,地域广,研究方法新颖,他们殷切希望课题能够做出自己的特点和应有的水平。
李心峰研究员认为,该课题涉及子课题众多,任务艰巨,令人敬佩。这一课题,基于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对“西部人文资源”,“景德镇陶瓷手工艺”等课题的前期研究积累,有较充分的准备。另外,课题以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相信课题组会做出优秀的研究成果。
陈池瑜教授同样高度肯定了该课题的学术意义,他认为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的根本之一,代表了中国精神,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建构中具有重要的分量,所以这一课题的设立极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该课题的论证报告,逻辑清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他还指出,在研究过程中,一要注意到中国社会背景的复杂性,二要注意研究传统工艺所蕴涵的文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