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艺复兴与转型的人类学研究”在京举行
2015/10/3 21:08:55
2015年9月21日到2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共同主办的“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艺复兴与转型的人类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会议的缘起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皇家科学院院士莱顿教授被国家外专局聘请为外国高端专家,参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教学及艺术人类学所的研究工作,现在已期满3年。而这一会议的主题,是其与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合作了3年,所研究的内容一方面是举办研讨会,另一方面也是研究成果的汇报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景德镇市政府人大副主任余乐明,景德镇市文化局局长艾春龙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杨斌研究员主持了上午的开幕式。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全体人员,以及来自英国杜伦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新西兰大学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及博士生们共济一堂,就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如何转型等问题展开研讨。在这次会议中,莱顿教授和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的所长方李莉做了主题演讲。
莱顿教授的演讲题目为“景德镇与博山之比较:两种艺术陶瓷的发展趋势”,他以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详细的考察了在相同的历史维度下,两个以陶瓷为主业的城市的艺人对于面临社会转型的困境所做的不同运营方式的选择,提出了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人们的选择对于一个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方李莉研究员的主题报告是“艺术语境中的文化复兴与再造——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现代性发展为例”,其是从纵深的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了景德镇从手工业城市到工业城市再到手工业城市的发展历程,揭示了景德镇手工艺复兴的原因。并指出这种看似的复兴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文化产业在后工业社会的重构与再造,其重构与再造的基础是景德镇的传统资源。并论证后工业社会是一种知识型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不仅是消费物质,也在消费历史知识,城市景观,象征符号、影像、图片等非物质。而景德镇手工艺的复兴,与现代艺术和现代高科技的介入是密不可分的。在这样的时代,传统如果没有现代会成为死去的传统,而现代如果没有传统就没有了发展的基础,其是相互相生的。景德镇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本土性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也许会成为许多传统地方文化的发展模式。方李莉研究员希望以课题组成员们所调查的许多数据和产销分布结构图,及产业发展的曲线图来说明这些观点。
莱顿教授和方李莉研究员的发言引起了来参会的景德镇市政府的领导的重视,景德镇市政府人大副主任余乐明先生,景德镇市文化局局长艾春龙先生,也将景德镇市政府对于景德镇申报世界手工艺城市和世界文化遗产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工作情况与学者们进行了分享。
参与景德镇课题研究的艺术人类学所的师生们,主要是围绕着三年以来他们在景德镇所作的田野考察做了汇报和讲演。他们展示了他们各自独立收集来的景德镇不同陶瓷艺术区大量图表与数据,引起了景德镇市政府的关注。因为这些图表和数据可以帮助当地政府深入了解景德镇目前的陶瓷艺术区的分布及产业链,陶瓷手工艺作坊的分工合作方式,产业结构与市场销售之间的关系等最新状况。
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老师们主要是围绕着景德镇百年的历史变迁,文化地理特征等方面做了发言,他们的发言也引起了与会者们的极大兴趣,帮助大家立体的认识了景德镇这座传统的陶瓷手工艺城市,在中国百年现代化诉求中,所经历的种种变迁。另外,来自新西兰的留学生庄育婷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发言,她从硕士研究生时期就开始考察景德镇,现在已是博士3年级的学生,持续考察景德镇8年,以许多的数据和图表描述了景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