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目录
2014/10/29 14:16:42
目录
艺术人类学理论研究 1
纳日碧力戈:从格尔茨反思到艺术自觉:普世与特殊的中和 1
洛秦:“近我经验”与“近我反思”——音乐人类学的城市田野工作的方法和意义 6
王建民: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器”与“道” 29
张士闪:新时期中国田野研究反思——以民俗学为脉络的考察 37
刘悦笛:从人类学角度看非西方艺术定义 43
李修建:论艺术人类学与艺术学学科建设 53
安丽哲: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背景与理论基础探析 62
汪小洋:中国墓室壁画的重生信仰与儒教 66
向丽:艺术中的变形问题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实验性对象 72
季中扬:艺术人类学本土化观念反思 84
邱正伦:当代艺术人类学理论的自主性表达 90
孙晓霞:从“海景”到“菜园”的视角迁移——关于当代中国乡村艺术活动的理论反思 95
丁永祥:当代田野调查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104
曾金华:文化自觉意识在艺术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启示——以云南省镇雄县以古镇小米多村为个案 109
罗易扉:非-文化与非-艺术:原住民绘画原真性论争 113
王永健:费孝通的艺术人类学思想 123
厉震林:文仪天下的文化姿态 131
傅守祥:文化生态的紊乱与人文品格的异变探微 139
邱敏:从剪辫和放足看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147
辛锋:品位:基于审美价值的生活之境 155
郑婷婷:简析实践应用中的田野调查 163
非遗理论与个案研究 169
方李莉:论“非遗”传承与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发展——以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复兴为例 169
王杰、石甜:现代民歌与生态文明建设——以中国陕北民歌的现代传唱为例 190
邢莉:民间工艺的特征 195
牛乐:文化基因的地域性流变与活态传承——以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202
李立新:一种被忽视的工艺史资源转换方式——非延续性工艺的再生产研究 210
杨柳、任伟:云南鹤庆新华村银饰锻制技艺传承方式考察 213
郎启训:接受理论角度—试析原生态音乐的潜在价值 221
徐洪绕:浅谈海州五大宫调长期保护思路 225
高莉、牛乐:拉卜楞地区唐卡艺人调查 231
李浥:非遗都市化生存模式与政府经济运作探询* 238
林琳:山东民间音乐生态的危机与重建 243
薛媛: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杭滚灯的艺术人类学价值探究 249
陆苇: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昆剧创新——以江苏省昆剧院为思考主题 255
哈森其木格:守护者——库伦旗寿因寺百岁喇嘛访谈 267
李雨婷:香云纱文化品牌现状考察及分析——香云纱文化品牌保护和品牌开发系列之一 273
胡玉福:民间艺术“艺术”的再发现与技术变革——以山东省郯城挂门钱为例 281
罗俊杰:旅游开发后的文化自觉境况——以贵州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为例 291
罗岚:略论铜梁龙舞的生产性保护 297
卢芳芳: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观察——以塔吉克民间音乐传承为例 303
赵宇光:赵县柏林禅寺当代重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保护的启示 310
喻琴:试论都市化进程中“赣傩”的生产性保护 315
舞蹈美学与舞蹈人类学研究 322
蔡曙鹏:新加坡印度舞:社群间的互动 322
周星:秧歌舞/忠字舞/广场舞——现代中国的大众舞蹈 323
杨民康:南传佛教语境下的孔雀舞展演及其族群文化认同 342
邓佑玲:多维视角中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时代解读——兼论艺术经典的生成与意义 354
李宏复:“汉舞”:汉服运动语境下的载体 355
石裕祖、石剑锋:西南少小民族的大智慧与信仰坚守——阿昌族&ldq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