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升级与学科建设”暨“艺术创意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2014/9/23 10:02:10
云南网讯(记者 王玮)2014年9月20—22日,“学科升级与学科建设”暨“艺术创意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呈贡大学城云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云南艺术学院和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来自北京的专家,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峻,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陈勇教授,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维明,以及一些云南省文化企业的负责人、各大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2011年4月,原一级学科“艺术学”升为门类,原二级学科“艺术学”升为一级学科并更名为“艺术学理论”。在这一特殊的语境下,与会专家主要围绕艺术学理论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研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凌继尧首先作了题为《艺术学理论:历史、现状和思考》的主题演讲。凌继尧指出,目前国内的艺术学理论发展成绩很大,一些院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但问题也不少。艺术学理论要接着讲,要从宗白华和马采接着讲。艺术理论和门类艺术理论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艺术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艺术一般或者艺术普遍。
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育指导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委员会副主任吴卫民在主题演讲《艺术学建设的生态环境思考》中,探讨了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艺术学理论是在对整个人类的艺术创造、经验、艺术史、艺术理论所作的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原则性的核心概念和核心基础,它必须借助各分支的经验和理论来巩固其基础、衬托其高度;第二,艺术学学科门类以何依据来划分。他认为不可用民族情感来安排学科建设、名称,否则会造成极大的混乱;第三,艺术学或者艺术学理论有没有民族性和地域性。民族性、地域性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是在内容、研究对象方面的不可避免,绝不是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的不可避免;第四,学科升级与艺术院校的课程体系之间紧密关联;第五,应关注文化产业的反文化现象。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委员李心峰在《以学科的反思促学科的发展》的主题演讲中指出,艺术学在当代能发展得如此快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学科反思在其中的推动作用。新时期的艺术学学科反思与艺术学学科发展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倡导开展更系统的元艺术学的研究。
全国艺术学学会副秘书长、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委员会召集人田川流发表了《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管理分类研究》的主题演讲。田川流认为,艺术管理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实施三种分类方式:一是将艺术管理分为宏观艺术管理和微观艺术管理,二是将艺术管理分为主体研究和客体研究,三是按照艺术活动的种类加以区分。
下午的专题研讨采取对话的形式,在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院长侯云峰的主持下,与会代表主要围绕艺术史论与门类史论专业之间的关系、艺术管理专业与创意时代背景的关系、文化产业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以及艺术学理论学科与艺术学专业的建设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9月21日召开的“艺术创意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委员李心峰主持了上午的议程。
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峻认为,本次研讨会的名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这个命题对云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国家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这里的“文化”是“大文化”,就是强调文化要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这就要做到“四创”,即文化要在政治建设中创构价值、在经济建设中创造财富、在社会建设中创建和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创新观念。创意与艺术是息息相关的,二者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