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顿教授在我院开展系列讲座并赴景德镇进行田野考察
2014/6/15 11:29:11
英国人类学家莱顿教授在我院开展系列讲座并赴景德镇进行田野考察
由国家专家局出资聘请的我院特邀高端外籍专家,英国科学院院士、杜伦大学人类学系罗伯特•莱顿教授,将在我院研究生院和艺术人类学研究所任教三年,每年不少于二个月。今年是他任职的第二年。其于5月初来到北京,这次来北京的工作分教学和研究分两个部分,教学部分是在研究生院做系列讲演和教学,第二个部分是参与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的“景德镇陶瓷手工艺百年变迁”艺术人类学田野考察的工作。
关于教学工作,莱顿教授分别于5月9日、5月15日、5月16日(今年9月将再赴我院教学),在我院研究生院作了题为“艺术与人类文化进化个案研究”、“艺术的社会功能个案研究——艺术与能动性”、“艺术与视觉交流的个案研究”、“艺术品在文化与价值体系中的变迁个案研究”、“田野考察实践与职业道德问题”等系列讲座。
莱顿教授是国际知名人类学家,曾在澳大利亚、墨西哥、非洲等人做过多年田野考察,近年与中国学界展开广泛合作,有着丰富的田野经验、严谨的工作方法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在此次系列讲座中,莱顿教授分享了自身的研究经验,详尽地展现了田野工作方法,包括田野的准备、资料的收集、田野笔记的记录、民族志的写作,以及田野中的职业道德等问题。莱顿教授还结合自己的田野个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艺术与文化进化、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与视觉交流、艺术品的变迁等话题,涉及艺术人类学界的诸多前沿理论问题。同时把英国艺术人类学的教学体系完整的搬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
本次系列讲座由我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研究员主持,方李莉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研究,对每次讲座皆进行了评议与阐发,进一步深化了讲题。每场讲座过后,我院研究生也与莱顿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莱顿教授的系列讲座,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学术信息,更展示了英国高校学术训练的方法论,对我们不无借鉴意义。
5月18日至28日,莱顿教授和我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研究员及关祎助理研究员,一起来到景德镇,参与并指导研究生们的田野考察工作。大致内容如下:
(一)考察内容
从2013年8月开始,方李莉带领学生启动了有关“景德镇百年变迁的艺术人类学田野考察”的研究课题,课题的主题除记录历史外,还主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景德镇的复兴,也就是“从遗产到资源”的文化再生产过程。课题分四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景德镇陶瓷手工艺百年变迁”的历史描述,这一部分分民国时期和1949年至1995年两个部分。民国时期的研究由方李莉独立完成,1949年至1995年部分的田野研究主要由方李莉亲自完成,文献梳理部分则由陶瓷学院社科部教师李松杰完成。至今为止,这一部分已完成40余位当地工匠及国营瓷厂干部、技术人员、外来艺术家的口述史,并收集了大量的的文献资料,梳理了上世纪50年代的小手工艺作坊走向合作社、走向公私合营、走向国营工厂,经历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到工厂改制及国营工厂解体的整个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陶瓷手工艺的兴衰过程。重点放在百年变迁中,人们对传统陶瓷手工艺文化的不断再认识和再利用的过程。随着老人们的离世,许多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因此这一部分尤其注重口述史的纪录,
第二个部分是对景德镇一个叫“老厂”的村庄的考察,这一部分由方李莉指导的硕士生王丹炜完成。这是一个在上世纪90年代兴盛起来的陶瓷艺术区,国营工厂解体后,一些下岗工人及一些外来的农民工聚集到这里开作坊,2005年以后许多外来的年轻艺术家开始聚集在这里开工作室。从2005年景德镇的传统手工艺得到复兴,主要是许多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