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创新与田野调查中日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
2013/11/18 9:41:21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创新与田野调查中日学术研讨会
会议议程
11月18日
9:00 – 9:30
开幕式
主持人:色音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韩敏教授介绍日方与会学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色音研究员介绍中方领导、嘉宾和与会学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致辞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民族文化研究部部长韩敏教授致辞
集体合影
11月18日
9:30–12:30
第一场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创新与研究趋势
主持人:刘世哲(《民族研究》编辑部主任)
评议人:塚田诚之教授 周大鸣教授
末成道男:我的田野工作与调查方法
高 丙 中:中国人类学的海外民族志议题
——对复数的世界人类学的参与
韩 敏:日本的中国人类学研究的课题与方法
——以国立民族学博物館为例
丁 宏:俄罗斯民族学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茶歇10分钟
周 星:汉文化对周边异族群的“生/熟”分类
赵 旭 东:场所的民族志与线索的民族志
陈 刚:灾害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动态
——兼论气候变化对云南红河州农村生计的影响
11月18日
14:00–17:00
第二场亚洲视野中的社会与民族文化变迁
主持人:包智明(中央民族大学)
评议人:佐佐木史郎教授高丙中教授
色 音:蒙汉经济文化交融的历史人类学解析
田村和彦:“非遗”时代的自文化研究
——日常生活的记录与“异化”的日中比较
张小军:“文治复兴”与宋代以后福建民间信仰的国家化
塚田诚之:有关贵州“屯堡文化”的话语(discourse)和资源化的现状
茶歇10分钟
朱 晓 阳:中国城市化中的地志学与宗教民族志书写
张 继 焦:“伞型社会”——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新概念
杨 文 炯:“田野”——在观察与被观察之间
袁 同 凯:田野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问题
吴 秋 林:文化基因新论——文化人类学的一种可能表达路径
11月18日
17:00–17:30
综合讨论
主持人:麻国庆 教授 丁宏教授
11月19日
9:00–12:30
第三场历史人类学的实践与理论建构
主持人杨正文
评议人:佐佐木卫赵旭东
渡邊欣雄:日本风水史——科学与占卜术的历史
周 大 鸣:珠江流域文化整合的历史趋势
横山广子:中国特色的人类学研究
——利用历史资料的云南白族研究
麻 国 庆:山海之间——从南岭到南海
茶歇10分钟
佐佐木史郎:博物馆中赫哲族的文化历史表象
秦兆雄 日本农村社会结构及其变化:两个村落的个案
清 水 享:关于中央研究院所藏彝文文献及其来历的田野调查
刘 海 涛:二战后ethnohistory(历史人类学)在美国学界的兴起
11月19日
14:00–17:00
第四场人类学的田野与实践
主持人陈刚
评议人:横山广子张继焦
彭 雪 芳:人类学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以台江苗族为例
川口幸大:宗族的话语及其实践
——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一个宗族为例
石 硕:藏彝走廊“沟域”文化现象对族群理论的挑战与启示
河合洋尚:越南客家的神佛信仰与宗教景观的创造
——以胡志明市观音阁建设为例
茶歇10分钟
刘正爱:寺庙重生记——山西村落社会中的知识生产与传统再造
佐佐木卫:理解现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的分析视角
——面向“基层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