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娜: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2/11/27 14:40:15
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杨维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此次研讨会主题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人类学研究。会议收到论文近130篇,有80余位学者在研讨会上发言与讨论。仅对研讨的主要内容作一归类概述。
关键词: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2年7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国内外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收到论文近130篇,有80余位学者在研讨会中进行了发言与讨论。本文仅择其大端,对此次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作一归类概述。
此次研讨会主题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研究员、日本关西学院大学荻野昌弘教授、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东京大学菅丰教授、蒙古国学者单泰陆、荷兰莱顿大学威尔弗里德·凡·丹姆教授、云南大学何明教授首先在会上作主题发言。之后,与会学者围绕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艺术人类学在中国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中的理论与实践” “艺术人类学田野调查个案研究(音乐、舞蹈、美术、民俗等)” “艺术人类学研究与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等议题进行了分组发言与讨论。
一、艺术人类学基本理论研究
有关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建构与探索上,作深入的理论思考与研究是该学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此次研讨会中,一些学者对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以宏观视野审视和研究了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路径,拓展了研究视域。有学者的观点还为艺术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启发性。
方李莉(中国艺术研究院)以《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新艺术史观——以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为例》为题发言,提出“用艺术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可以研究各种文化的艺术现象,但是否也同样可以研究不同的文化的艺术史”的问题,并试图作出回答。她认为,以艺术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陶瓷史,是一种新尝试和一种新的探索。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不同的理论范式的运用,使得历史凸显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和面貌都会有所不同,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历史。所有的艺术史,我们都能以此种方式去重新研究,必定会有新的认识和新的解读结果。张士闪(山东大学)在以《新时期中国艺术学的“田野转向”与学科景观》为题的发言中,提出新时期艺术学研究的田野转向问题,并对艺术民俗学进行了重点阐述。在艺术人类学加入后,艺术理论研究从抽象思辨式的形而上研究走向田野调查,研究方法更注重实证研究、个案研究,更关注艺术的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何明(云南大学)以《迈向艺术建构经验的艺术人类学》为题,提出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而艺术的概念现在却很难说清,实际上艺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定义,在此种情况下,对以艺术建构经验研究为主旨的艺术人类学问题就值得进行探讨。威尔弗里德·凡·丹姆(荷兰莱顿大学)以《“艺术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人类学》为题,认为艺术人类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记录遍布世界的不同文化之中的“艺术知识”,记录各种人群中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接下来的工作是比较民族志数据,以便建立并解释不同民众看待艺术创作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