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瓷:景德镇的百年瓷艺,1910 - 2012
2012/9/10 14:06:05

新瓷:景德镇的百年瓷艺,1910 - 2012 
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
2012年9月21日至12月9日
阿仙 (1960年出生), China, China中国 – 胸像 35, 1999年
釉下钴蓝彩瓷
13 3/8 x 15 9/16 x 8 11/16 英寸 (34 x 39.5 x 22厘米)
艺术家本人收藏

纽约——来自闻名遐迩的中国瓷都景德镇,一个全新的现当代陶瓷艺术展“新瓷:景德镇的百年瓷艺,1910 -2012” 将于2012年9月21日至12月9日在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包括瓷塑、瓷绘、瓷瓶等跨越世纪的四十五件作品。随展将出版一本具有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彩版图录。
“新瓷:景德镇的百年瓷艺,1910 -2012” 展览包括了当代著名陶艺家朱乐耕,阿仙,朱德群,文铁山(Wayne Higby)等二十多位瓷艺家的作品,他们都曾在江西省景德镇学习工作或旅行过, 其中并包括二十世纪早期珠山八友等人的作品,绝大部分展品是第一次在美国展出。
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其丰富的高岭土矿源、山水自然环境和传统工艺,制瓷历史达千年之久。中国自公元三世纪的汉代以来就创烧了质地坚硬并施半透明釉的瓷器,至公元七世纪的唐朝,中国的瓷器制作已经相当成熟。景德镇自宋代以来便逐渐成为宫廷及整个世界供应瓷器的中心。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于1271年和1295年间造访中国,曾评价景德镇为“世界最精美杯子的生产地,是地球上仅有的制作瓷器的地方。”
景德镇的瓷器贸易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以至于英文中中国与瓷器同名。据说这一称呼源于古时的景德镇,曾被称为昌南,由外国的陶瓷商人将昌南的发音为“China” 。
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馆长海蔚蓝女士这样说道:“景德镇在宋代(960-1279)得名,并逐渐成为中国瓷都,她的重要性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早期不容忽视”,“今天,这个中国瓷都正经历着一次复兴,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设计师、学生都被她丰富的文化遗产所吸引而汇聚于此。”
方李莉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作为该展览的策划人说道:“如今,古老瓷都景德镇为云集于此的海内外陶瓷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孵化’灵感与梦想的空间,而这种灵感与梦想的空间是由外来艺术家和当地的工匠们共同创造的。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因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这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和艺术重构的一个部分。”
展览亮点
在“新瓷:景德镇的百年瓷艺,1910 -2012”展览的众多亮点中,阿仙的作品即为其一。阿仙是在1989年移民到澳大利亚的艺术家。他的《China,China系列, 1999 —2004》四件雕塑作品将会展出。在他以自己和其他人物为模型的瓷器胸像上,他用绘画或雕镂的技法,将传统的中国图像与之覆盖,反映了他和故乡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哈佛大学陶艺项目前主任南西× 塞尔维吉(Nancy Selvage)教授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博士在图录中写道的,“尽管熟悉的设计和和善的象征是对传统的解释,但消极的白色胸像与釉面图像的大胆结合与相互作用唤起了令人不安的情绪色彩。”阿仙的作品曾在2002年亚洲协会博物馆的展览中展出。
朱乐耕先生是最早在景德镇建立工作室的著名瓷艺家之一。他的作品《禅意》,也名为《荷花人物雕像2011》,这组平和的现代人物瓷塑,其拉长的头部呈沉思状,每人均手持一枝荷花,或一片荷叶,象征着纯洁和超脱,似乎达到了一种静默无我的禅境。
在巴黎的著名艺术家朱德群先生创作抽象油画多年,在他事业的最后阶段,他转向在中国传统的瓷瓶上以青花洒金等技法来绘画,并形成了一种将抽象图像与传统东方绘画相结合的风格。他的作品《笔锋下决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