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詹嘉:天人合一的景德镇传统陶瓷生产聚落

[日期:2009-06-07] 来源:本站  作者:詹嘉 [字体: ]

天人合一的景德镇传统陶瓷生产聚落

景德镇陶瓷美术学院 詹 嘉

摘 要:景德镇传统陶瓷生产聚落经过千百年的变迁,成为天人合一人类杰作,构成了人类陶瓷艺术景观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陶瓷器皿的丰富和完善,与工艺技术发明和进步一致,依托于自然环境和生态文明,成为世界陶瓷发展史乃至手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景德镇低处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丘陵盆地蕴藏丰富的瓷石、釉果;瓷石粉碎、淘洗利用溪流动力;原料、柴薪、瓷器利用水运。坯房高墙深院小窗,防止风沙尘土进入,成型操作间座北朝南,光照充分;龙窑、阶级窑依山而建,自下而上逐排焙烧,窑体起到烟囱的作用。镇窑耸立山谷,由当地粘土砖砌成,屋檐飘出防止雨水,屋顶高、窗户小形成强气流通道,屋内凉爽干燥。景德镇古陶瓷生产所蕴涵“人”、“自然”、“文化”的艺术关系,对于理解艺术人类学的特征和规律具有示范作用。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 生产聚落 天人合一 文化特征

艺术人类学不仅是对艺术的理解,更多地是寻求和把握艺术存在的整体文化格局,深入透析生产与艺术的互动关系,揭示艺术何以产生、发展、演变,必然要涉及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等,工艺流程、生产场所,甚至包括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文化和人工制品之间的关系。美国人类学家梅里亚姆指出:“从某种人类学观点来看,艺术研究的未来,取决于艺术不被看成是作为对别的社会文化行为或体制的简单反应的文化的孤立片段,而是被看作其本身即是进行中的社会文化子系统的程度。在社会文化范围内,艺术不是被动的,恰恰相反,它们是形成行为、规范行为和引发行为的动作系统,也是高度有效地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是知识、价值和表现多方面人类特性的极为丰富的宝库。”

景德镇先人以不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形成了自然文化、民族文化、科学文化,历经千年而昌盛不衰,成为世界陶瓷发展史乃至手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揭示了陶瓷生产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关系。景德镇传统陶瓷生产聚落,充分利用气候、河流、矿产、植物、地形、地势、交通,是人类文化的典范,陶瓷艺术是社会文化行为系统的一部分。传统陶瓷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它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1景德镇传统陶瓷聚落成因

按韦斯勒解释,一个部落的文化包括许多单位,这便是文化特质,研究者入手须以一个特质为单位,

特质不是简单的一件事物,而是由附带的东西合成为一个文化丛。故将景德镇陶瓷艺术放在一定自然环境、

社会组织中,对于理解陶工的行动,地方陶瓷艺术风格非常重要。根据艺术人类学研究的要素,景德镇传统陶瓷生产聚落构成的因素有:生态文明、地理环境、陶瓷原料、交通运输、时间历史、社会分层。传统陶瓷聚落不是一个封闭空间中的纯净之物,它和社会空间中的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乃至自然生态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1.1生态文明

人类为了生存,不断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同时地理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觉悟所产生的新理念,如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生态平衡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容量、土地承载力等。二是这种新理念派生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和行为。景德镇陶瓷生产使人类不仅可以能动地改造自然,创造文明,也可以理性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景德镇传统陶瓷聚落,主要是生活形态、生产形式、传统工艺、制瓷建筑物等。中国古代有“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思想,人与自然不即不离,天与人合德,知性即知天。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相互共存,使人类在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中,自觉地、合理地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

1.2地理环境

为了全景式的认识景德镇,掌握陶瓷艺术的历史内容和系统结构,健全认知范式和文化体系等,有必要介绍景德镇地理概况。景德镇位于江西东北部,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日照1968.5 小时,平均日照44%,平均气温 17.1 度,平均无霜期 248 天。森林覆盖率达76.5%,动植物资源丰富。在农业经济、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了“耕且陶焉”生产关系,人们在选择和利用地理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陶瓷手工业城市。

景德镇以山地为主,还分布着丘陵、平原、湖泊。变质岩层蕴藏丰富的瓷石、釉果、耐火土;瓷石开采用山坡滚落,粉碎、淘洗利用溪流动力完成;林木茂盛、岩层侵蚀较轻,河水含沙量小,河床稳定,水质、水量适宜原料、柴薪、瓷器运输。陶瓷作坊窑房的结构、布局和演化,与地理环境保持协调,工匠的生产行为和建筑风格,反映了生产与生态的和睦关系。古代景德镇形成了临河筑窑、沿窑成市、结市成镇、顺流运输的空间布局,街市与昌江流向一致,成纵列式发展。

景德镇地貌、气候、水文特征及建筑材料,决定了作坊、窑炉的物质特征,建筑实体的选址、结构、造型、材料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经过千百年的融合,形成了景德镇陶瓷生产建筑的特色,特别是制瓷作坊和烧瓷窑炉作为人地关系杰出代表,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陶瓷史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1.3陶瓷原料

景德镇陶瓷矿产资源丰富,拥有高岭土、瓷石、耐火粘土、长石、石英,陶瓷原料主要来自岩石,而岩石大体都是由硅和铝构成的,主要原料有1、石英——又名硅石,即使碎成细粉也无粘性,可弥补陶瓷原料过粘的缺点。2、长石——以二氧化硅及氧化铝为主,夹杂钠、钾、钙等的化合物。3、瓷土——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因产于景德镇高岭而得名,后演变为“Kaolin”,成为国际性的名词。瓷土因为云母和长石变质,其钠、钾、钙、铁的流失,加上水变化而形成。13 -14世纪,景德镇陶工发现高岭土,为浮梁瓷局所垄断。14世纪50年代后,浮梁被元末农民起义军占领,瓷局终结。明人曹昭在《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古饶器》记述:“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官窑器极精,民窑器特粗。1402年明朝建立御厂,永乐、宣德、成化御厂瓷器极为精致,清人唐秉钧《文房肆考》卷三:靖窑回青盛作,幽菁可爱。……然当麻仓土将次告竭,饶土渐恶,体质较之宣器大不相侔,制度亦不及宣德远甚。康熙《浮梁县志·陶政》,谓万历十一年时,“麻仓老坑土膏已竭”。景德镇陶工在高岭山找到了优质高岭土。《浮梁县志·陶政·陶土》条谓: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镇土牙戴良等要督陶太监潘相收高岭土为官业,后因叶云仍与周起元力争,明廷收回命令。故民窑能使用优质高岭土,再加上隆庆开海禁,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民窑。

1.4交通运输

昌江,发源于黄山余脉的安徽祁门、黟县交界的大洪岭南麓,流入江西景德镇境内,汇入东河、西河、南河,始名昌江。流域面积6260平方公里,景德镇境内3274平方公里,河道全长254公里。景德镇的东河、西河、南河集水面积分别为587、482、520平方公里。 景德镇以下多属低丘区,流域多为古老变质岩,岩层质坚,侵蚀轻微,河床稳定,一般水面宽150—200米,高水漫滩可达300—400米,是流域经济最发达区。进入鄱阳县两岸有部分冲击小平原,水面开阔。东埠古街、古码头位于高岭山下东河岸边,是原料的集散地。古代运输主要靠水路,大量的高岭土、釉果、窑柴源源不断地运到景德镇。

1.5景德镇聚落变迁

景德镇传统聚落体系具有农村向城市聚落发展的特征。《山海经》记载景德镇:接岭处,壵(尧)山也。经连吴、楚,纬接饶、徽,二百里曲径衔通天下。商周称“番”,意味着进入农耕文明。春秋战国的地舆图,五华山标识为“壵”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六国陵替,二周沦亡。……南游勒石,东瞰浮梁。……”已有浮梁。公元前3世纪,地理和历史家邹衍对世外桃源的浮梁人重德赞叹不已。《史记》的《吴芮传》独立成篇,班固著《汉书》沿袭司马迁的说法:农民英雄吴芮是浮梁瑶里人。

据考古工作者考证,景德镇在商周时期已经能够生产陶瓷,汉代文献记录当时的陶瓷。浮梁县志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归饶州府管辖,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新昌改名为浮梁,钦赐五品,高出一般县署七品 2级,以后多次被钦点为五品县衙。唐代,霍仲初、陶玉所制陶瓷有假玉器之称。宋真宗因欣赏浮梁县昌南镇瓷器,将景德年号赐作地名为景德镇。元代设置“浮梁瓷局”,专烧宫廷用瓷,忽必烈下令将浮梁由县级升为州级,景德镇成了“陶业都会”。明代沿袭元代建制设置“御器厂”,清代设置“御窑瓷厂”。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书》谓嘉万景德镇瓷器:自燕云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天工开物·陶埏》说: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明·王士性《广志绎》卷四谓:遍国中以至海外夷方,凡舟车所到,无非饶器也。康、雍、乾三代是中国陶瓷的黄金时代,前期民窑产品优于官窑,后期则出现“官民竞市”,可见官、民制品并精。据《陶记》记载 “村村陶埏,处处窑火”,“茅舍倚岸夹江开,征帆日日蔽江来”,明清景德镇制瓷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窑场多分布在市内和市郊。明·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谓:天下窑器所聚,其民殷富甲於一省。

2.陶瓷作坊与自然生态的关系

自然环境决定着整个人类社会的性质及其面貌,是人类社会生存的物质基础,但人的主体性不断发展,自然环境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渗透人的意识,是人本质力量的确证。景德镇陶工赖以生存的三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陶工在改造和利用资源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和文化,工艺和技术,器皿和艺术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陶工以不同地缘、血缘及业缘为群体形成行业组织、制度、习俗和行业文化;人与自身心理的关系,陶工在生产实践中所产生的行业知识、语言、价值观念、信仰、生活态度包含的人类行为和精神文化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探讨社会发展的动力,认为生产方式是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由此看陶瓷生产,工序大致有揉泥、成型、施釉、修坯,其泥料、坯胎运转周期长,容易受到自然界的侵蚀,对生产环境提出严格的要求,生产场地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亮度。景德镇制瓷作坊具有生态文明的特征,既要通风、又要避尘;既要采光、又要避雨;既要保暖、又要避寒。给制瓷作坊提出苛刻的要求,工匠经过多方考察和综合论证,最后选择了庭院式建筑,不管是整体还是局部,体现了制瓷工艺的科技文明、生态文明。

2.1作坊的构造和生态关系

陶瓷生产建筑在选址、规划、建设等一系列过程中指导着人们的实践,庭院式作坊,构成封闭的三合院或四合院,这是由景德镇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以及陶瓷工艺的特殊性、繁杂性所决定。作坊四周围护墙用窑砖砌成,墙面刷白石灰,增加抗蚀性,也增强室内光线,显得朴素大方。作坊正门呈八字形,上端以山花墙收头,砌成鸱尾含珠状。屋脊中央常以砖瓦构成各种吉祥图案,体现了浓郁的民间建筑艺术风格。作坊以砖石为基础,屋身为木结构,屋顶为“人”字形,适应温湿气候,有利于排水降温。采用穿斗式木构架,用连系杆并联两组木构架形成“间”,部分连系杆分列在不同高度的木构架上,构成坯架,使二者浑然一体,这是作坊构造的一大特点。鉴于坯体成形、整形在泥坯状态中进行,原料淘洗要经滤水、晒泥,坯体流转的每道工序都需干燥,因此,作坊的建筑形式必须提供良好的干燥条件和宽敞的干燥场地,为此,工匠设计了庭院式作坊。

作坊由正间、廒间和泥房三座单体建筑组合而成,正间为操作处,坐北朝南向;廒间为原料仓库,坐南朝北向。二者相互平行,南北呼应。泥房在正间西侧,向南伸展与廒间相接。中部为矩形庭院,各“间”向它敞开,作坊结构及工艺布局紧凑,便于从廒间取出原料到内院淘洗,把精泥送入泥房,在正间凉晒坯胎等。以坡阶为界,作坊被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包括廒间、泥房和内院,是原料精制和干燥,北区为正间,属成形制作区。工艺流程顺着各区间,紧密衔接成一条流水作业线,成为一个综合性生产整体。从原料精制到坯体成形、干燥、釉下彩绘、施釉的整个操作过程构成一个回形工艺流程,使工序间距缩至最短,自然地形成南来北往、东成西就之便,达到降低劳动强度、缩短运输距离、提高工效的目的。

2.2作坊的生产和生态关系

正间是作坊的主体,坐北朝南便于泥料湿气蒸发,北墙不开窗门,既可以受惠于夏季主导风――东南风,又可在冬季免受西北风的袭击。夏季减轻强烈的西晒,冬季保持较长的日照时间,营造了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

正间的工作包括揉泥、做坯、印坯、利坯、施釉,以及挖坯、刻花或釉下彩绘等。各工种之间坯体传递量较大,坯架适应了坯体存放、流动。坯架因位置不同而称谓不同,进深口部的坯架称为口架,屋檐处的称檐架;进深中部的坯架称为倒架,进深底部的坯架称平架,内院的坯架称晒架。晾架即可满足坯体转换传递,又可通风晾晒,弥补雨天不能晾晒的不足,也便于坯体在湿态下作业。临近印坯和利坯工位处还设有存坯间作储备之用。

鉴于光线自东而来,工匠多用右手持工具的习惯,为顺光工匠多数坐西面东操作。正间如果屋檐偏低,则采光通风不良;屋檐偏高,则不仅直射眩光,且易飘雨,影响操作,故屋檐高度宜适中。正间檐下,有一条贯通作坊东西门的走廊,是作坊的主要过道,俗称坡价,也是作坊建筑的主轴。由于坡阶高出地面,相应地缩短了檐架与地面的距离,方便了从檐架上取放坯胎,工匠操作无须移步,晒收十分便利,取得了距离最短、速度最快、强度最低的效果。

廒间较低在作坊东南部,靠近东门,方便原料进出,减少搬运距离,使作坊卫生整洁。陶瓷原料是矿山加工的不(不字读音为:dun)子,进仓采取层叠式码堆,定数分层,码成方柱状,分门别类,充分利用空间,保持不(读音同前)子完整不破。泥房位于正间西端向南延伸至墙的地方,连接正间揉泥、作坯的工位,泥房低于地面30-40厘米,利于保持一定的温度。为保持地面平整、清洁而不吸水,铺上青石板使泥料保持湿润,便于泥料陈腐和翻打踩练。在最短距离内将泥料传给揉泥工和做坯工,减轻劳动强度,也避免西晒,控制夏季泥料蒸发的速度。泥房的东西两侧砌以腰墙,阻拦了泥料,又可在上面晾晒大件坯胎。

内院又叫晒场,是作坊内自然干燥的场地。为使内院少受建筑物遮挡以求尽可能长的日照时间,正间与廒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晒架塘和泥料淘洗均设在内院,故要求宽敞。内院南北日照距离相当正间进深,一年四季都有充分的日照时间,是整个作坊采光通风的重要场地。晒架塘在内院与坡阶的临近地段挖设,它由晒坯架与水塘两部分组成,与坡阶相平行呈长方形,常年贮水,晒坯架设在水塘上。晒坯架与水塘同设一地,减少占地面积,水塘以天然水为源,供淘洗原料之用。在晒坯架下靠近水塘处放置淘泥桶与搁泥桶,便于陶工就塘取水,坯泥滤出的水又返回塘内,形成了循环利用。洗涤工具留下的泥料在塘中沉淀,定期取出处理另作他用。塘内水气蒸发随温度而变化,夏季水蒸气对坯体的干燥起到了调节作用,也降低作业区的气温。晒架塘是作坊的必要设施,也是景德镇制瓷作坊工作设施的一个绝炒之处。

3.陶瓷窑房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摩尔根提出生存技术的革新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观点。博厄斯提出应研究文化变迁的动力条件,认为“现存社会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文化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另一方面是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技术的产物,艺术家以特殊的技艺,制作出来的作品,由于不同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包含了某一社会特殊的技术系统,因此,艺术品首先表现出只属于某一社会或族群的技术产品特征,从而具有特殊的技术魅力。

进化、发现、发明,是文化变迁的过程或途径。进化是社会内部发展引起的,如生产技术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社会组织由简单发展到复杂。文化的进化自然地引起文化变迁,进化的过程就是变迁的过程。发现是使某些已存在的过去不为人所了解的事物变得为人所知。发明是对先前的材料、条件进行新的综合,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东西。

景德镇陶瓷经历了青瓷、青白瓷、白瓷、青花瓷、彩瓷、颜色釉瓷阶段,种类、器型、规格越来越多,工艺精进,对烧制的窑炉要求越来越高。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既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又善待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与生态有机的结合,瓷窑建筑因地制宜。陶瓷烧成从无窑到有窑,又因窑的结构改进和烧窑技术的发展,烧成温度逐渐提高。不同的升温速度、火焰性质、冷却方法、风向气压,即使同样的原料、同一温度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烧好一窑瓷,必须懂得选择瓷土、去掉杂质、配水配料、制造模器、确定大小、艺术造型、涂釉上色、防止破损、砌窑冶炼、掌握火候、观察风向等,要掌握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来自大江南北的窑炉建筑经过长期的整合,形成了景德镇瓷窑建筑的特色,充分利用生态资源——1地貌特征:丘陵盆地。2 气候特征:春湿秋干、夏热冬寒。3水系特征:河流纵横,水源丰富。4建筑材料:砖瓦木取自本地,5燃料资源:松木槎柴。

3.1龙窑和生态关系

景德镇的陶工为了制作出更多更精美的瓷器,发展出了一套相应的技术和文化, 陶瓷窑炉是这套技术和文化决定因素。景德镇陶瓷窑炉分为三大类:龙窑、阶级窑、镇窑。龙窑是南方优良窑种之一,多依托山坡倾斜建造,与地平线构成7度-23度角,前端低为窑头、火膛,后端高为窑尾。因窑身呈长条形倾斜砌筑,宛如一条火龙故叫龙窑。宋元时期,景德镇龙窑的窑背或两侧每隔1米左右开一对投柴孔,陶瓷放置在窑床上,窑工将燃料投入坯垛之间的火道燃烧,达到预定温度,投柴位置向前移动一排,自下而上逐排焙烧,形成移动的火焰。窑头有预热室,窑尾基本不设烟囱,或只设很低的烟囱,因为倾斜的窑身起到了烟囱的作用,窑炉依靠坡度大小控制抽力及火焰温度和气氛,并使火焰流向与窑身平行。

根据燃烧的自然规律,窑身分为预热、烧成、冷却三部分,有效地利用了烟气热量(预热坯体)和产品带走的热量(加热空气),使废气热损降到极小,并将烧成温度提高到1300度左右。龙窑窑内不允许正压大于1个大气压,以避免漏出热气,损失热量,但也不允许负压小于1个大气压,以免漏入较多冷空气,而迫使窑内冷热气体分层,上下温度分布不匀,最理想的是全窑维持1个大气压。为此陶工把窑做成倾斜状,通过调整倾斜度使全窑处于零压或微正压状态,温度比较均匀,容易控制还原气氛及升降温速度,烧制高质量的瓷器。

龙窑的优点:热效率较大,生产周期缩短,产量大,烧成成本较低,不需烟囱或只需不高的烟囱。但坡形窑底使装窑、开窑的劳动强度加大,而且窑内某些部位气氛和温度的波动较大。发展到后期,便将窑底砌成阶梯形,为了克服龙窑平行火焰使坯体单面受热而造成的变形缺陷,人们又在龙窑的基础上,结合倒焰窑的优点,将窑体改为一个个串联的拱顶结构的窑室,这样便出现了阶级窑。

3.2阶级窑和生态关系

宋元时期,景德镇阶级窑为分室式龙窑,即在龙窑窑内砌筑到顶隔墙,下部留一排通火孔,结合了龙窑的优点。它与釉料的改变有关,为了使釉面光滑透亮,必须保证适当的升温速度和保温时间。明代隔开的窑室被单独的窑室取代,窑室砌成拱顶,成为阶级窑,窑头设一预热室,并在每间窑室前部设一燃烧室,在拱顶与火膛的对应位置设两个投柴口,窑室两侧设有窑门,后墙各有排烟孔使各窑室相互联通。

阶级窑就每一窑室而言,是一个倒焰式馒头窑,容易控制升降温速度和保温时间。阶级窑一般有4-10个窑室,依次相接相通,后一室窑底比前一室窑底高。在烧前一室时,火焰自窑顶倒向窑底并焙烧陶瓷,然后经后墙下部的排烟孔进入后一窑室,并依次通过以后各室,最后至窑尾排出。就全窑而言,阶级窑又是一个坡度较大的龙窑,可以利用坡高调节抽力,还可以利用烟气预热以后各室的坯体,又能利用陶瓷冷却时散发的热量来预热空气,使燃烧温度提高,节约燃料,提高热利用率,同时还可以烧还原气氛。

3.3镇窑和生态关系

明末清初,由于釉料成分的改变,龙窑、阶级窑不再适应烧造工艺精湛的陶瓷,只有镇窑适合,它是景德镇特有的瓷窑。窑房屋檐低空飘出防止雨水,增宽层檐使屋面投影面积加大,屋底与屋面形成温差,加之屋顶高、窗户小,屋内形成强气流通道,使二楼气体形成对流,使屋内凉爽干燥,楼板架空,能有效地防潮,镇窑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镇窑在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它的燃烧室型为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近窑门处宽而高,靠近烟囱则逐渐狭窄矮小,故有“鸭蛋窑”之称,全长约15-20米,容积为300-400立方米。因为窑房要进行存坯、装匣、烧炼、开窑、拣选等工序,一般面积接近1000平方米,为两层木构建筑。长度37米,跨度14米,外檐高约7米,构架是3米乘3米的方形柱网。镇窑占地面积约为36×18m=648平方米,镇窑属穿逗式木构架建筑,底层为制瓷工人装坯,开窑及选瓷的工作场所。窑房的主柱及架梁,多选用质地坚碣,经久耐磨的松、槠等普通杂木,极为经济。梁柱构件的制作,仅仅是削去树丫、树皮、凿制榫卯,对躯干的自然弯曲不作任何技术处理,步入其间,犹如自然的枯树林,而且梁架二层,长年保持贮存三至四窑次的燃料,按一窑次七百担松质板材料计算,平均每平方米的日常负荷在一吨以上。

镇窑以松柴为燃料,火焰长而灰分少,含量极少甚至不含硫黄,适宜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等传统瓷的釉面呈色效果好,可装烧高火、中火、低火的瓷坯。窑内空较高,便于装烧大件制品,适合多品种生产的条件。因此,镇窑单位公斤瓷的燃料消耗量小,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另外,其结构简单,费用少,产量大,周转期快,可以快速烧成和快速冷却,适应景德镇制瓷原料和瓷器风格,在控制烧成气氛、瓷器质量、燃料消耗等,镇窑均较龙窑、阶级窑更优越。

镇窑由本地生产的粘土砖砌成,可分成窑底、侧墙、拱篷、燕尾墙、烟囱等部分。窑底即窑床,为装烧瓷器的承载底部,是三合土的夯实地坪,或平铺一层窑砖,上铺石英砂垫层,以稳固匣柱。侧墙为的蛋形围墙,高度由前至后逐渐降低,主要承受拱篷的垂直压力,防止直墙暴肚。拱篷为厚约21厘米的双曲砖壳体,头部为双曲球面砖壳,拱篷横断面呈椭圆拱形,综合了环砌拱与错砌拱的优点,便于拆修,具有较好的整体强度。燕尾墙用于楔紧整个拱篷和支承烟囱的大部分重力。

烟囱的前壁垂直地支承在挂窑口顶篷上,后壁支承在窑背端墙上,两侧支承在燕尾墙上,后壁与两侧往上逐渐向中心收缩,到囱口形成三角圆形。囱体底脚大,自重轻,倾斜分层砌筑。烟囱伸出窑房外的部分约6.5米,简易轻巧而又相当稳定,烟囱是全窑产生抽力的关键,顶部呈钢笔尖形,尖端朝向窑头,抽排烟尘受气候、风向影响小,即使窑内烟气减少,也可以保持适当的动压,避免窑外空气倒灌,还可以防止因为流体动压产生的抽力波动。

以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艺术,具体到传统陶瓷生产聚落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时,体现了自然与生产的密切关系,通过研究文化变迁、文化内涵对人们的影响及人们对陶瓷艺术的相互作用,认识陶瓷艺术对人类文化的贡献,特别是其蕴涵的文化规律,通过考察与艺术相关的“天人”关系、“人文”关系,从更广阔的意义上理解陶瓷艺术的特征和规律,进而认识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和规律。景德镇陶瓷生产始终自觉地、合理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的关系,重视自然的存在及其发展规律,强调“天人合一”,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高度统一,成为“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世界瓷都。

参考文献

1方李莉:《景德镇民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方李莉:《飘逝的古镇:瓷都旧事》群言出版社,2001

3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易中天:《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1

5郑元者:《艺术人类学与知识重构》文汇报·学林版,2000-02-12.

6孙儒泳,李博等:《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4-126.

7白光润:《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人文地理,2003.(2)75-78.

8乔家君:《区域人地关系定量研究》人文地理,2005.(1)81-83.

9钱学森:《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方法》地理学报,1991.46(3)257-265.

10吴传均:《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地理,1991,11(1):1-6.

11詹 嘉:《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景德镇陶瓷之路遗产与生态的研究》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677.

12詹 嘉:《中外陶瓷文化交流》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86-196.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 发表于 2009/11/4 9:00:26
老大的东西写的不咋地啊!!!!
热门评论
* 发表于 2009/11/4 9:00:26
老大的东西写的不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