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赵盼超: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族美术史著作述略

[日期:2015-09-24] 来源:《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作者:赵盼超 [字体: ]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族美术史著作述略

赵盼超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少数民族美术史的研究是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领域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涌现出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美术史通史、专史著作。该论文按民族美术通史著作、民族美术专史著作进行分类,对近些年出版的代表性民族美术史著作进行了概述。最后,针对民族美术通史、专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发达地区研究机构应该借助科研优势、资金优势与民族地区的研究机构加强合作,以便推动民族美术史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美术;美术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美术研究进入学者视野。这一时期的民族美术研究,涉及民族服饰、图案、工艺以及绘画艺术等各个方面,体现出了国家对发展民族艺术的支持。出版有沈福文等著《西南少数民族图案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54年)、杨俊生《中国各民族妇女服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陕西省博物馆《西北少数民族图案选集》(长安美术出版社,1959年)等著作。在1980年代以前,出版的民族美术著作所涉及的内容,多数是和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特别是像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图案研究、工艺研究等,占绝大多数。

自改革开放以后,有关少数民族美术的利用和研究进入新的阶段。诸如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民族建筑等借助旅游热潮及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研究的视野。民族美术相关著作蓬勃而出,涉及到各个方面。其中有关民族美术史研究的著作,可以说是得到突破性的发展。近30年以来民族美术史论著作的出版,是我国艺术学、民族学、历史学学科发展的结果,是值得肯定的。其中既有如少数民族通史著作,又有涉及某一地域、某一民族的专史性著作。其中以专史性著作为最多。下文将择取以史论研究为出发点、以文字表述为主体的代表性民族美术史著作,进行简要的论述,以便让读者对近些年来的民族美术史研究有一概括性地了解。

一、民族美术通史著作

民族美术通史研究,即对各民族美术发展历史进行综合性、整体性研究。此类著作在我国尚为少见,仅有王伯敏、陈兆复等编著过此类著作。因涉及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美术种类庞杂,难以细致展开,须后来者继续推进研究。

陈兆复《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美术》(1991年版)应该是最早对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的专著。此后,陈兆复在该书基础上又进行了改编和扩充,主编了《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该书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各章。依次为:原始社会时期的周边地区美术、商周至秦汉时期的少数民族美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美术、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少数民族美术四个大的章节。各个章节根据时代特点和地域特性,采取了不同的论述方法。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重点介绍了佛教石窟艺术与墓室壁画艺术。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少数民族美术则分门别代论述了藏族美术、南诏大理国艺术、“北方草原画派”的艺术、金代民族美术、元代民族美术以及明清民族美术等内容。总体上看概括性较强,并未作详尽、深入地探讨。

由王伯敏任主编,任道斌、林超等任副主编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1995年版)是我国第一部大型民族美术通史著作。该丛书共分为五编,分别为:第一编东北、内蒙古地区,包括满族、赫哲族、蒙古族等;第二编西北地区,包括土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第三编西南地区,包括藏族、彝族、纳西族、傣族、佤族等;第四编中南、东南地区,包括苗族、壮族、侗族、畲族等;最后一编为附录部分。在每一编中各民族美术史单独成章。在介绍某一民族美术史时,先对该民族历史文化作概述然后按照时代顺序及美术门类进行介绍。因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尽相同,在表述中各有侧重。

王伯敏在该书的绪论中,肯定了少数民族美术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他说道:“少数民族美术史是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产生的学科,在我们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门学科,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里,都可以进行研究并设立课程。这关系到对世界文化史的全面了解与评价……少数民族美术史是史学的一部分,它产生于多民族国家特定环境之中。少数民族美术史也可以独立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每个民族,都有它的精神素质。无论思维、气度,或对自然、地理的感受以至审美要求等等,无不各具特点。这门学科的研究,丝毫离不开这个特点。”[1](4-6)可以说,该书体例较为完备、资料较为充分,具有较强的史学意识,奠定了我国少数民族美术史学研究的基础。同时也应看到,该系列丛书因参编作者学术背景、研究水平的参差,导致不同民族美术史内容涉及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内部结构与体例,有很大的不同。

民族美术通史的研究,因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历史不尽相同,有些民族有独立的文字,造成了编著民族美术通史著作的困难。这些困难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信息数据的归集,以及全国民族美术学科建设的逐步推进,正在慢慢消解,由此也为将来全国民族美术史研究者联合起来编写一部反映中国56个民族美术发展史著作成为可能。

二、民族美术专门史著作

在拙文《中国民族美术史学研究范畴、特点与方法刍议》中曾概括性论述过民族美术专门史著作的分类。认为民族美术专门史研究包括以某一地域、某一民族为研究对象的美术史,也包括民族美术断代史以及把民族美术史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在地域民族美术史研究方面有李伟卿主编《云南民族美术史》、鄂嫩哈拉·苏日台编著《中国北方民族美术史料》《西藏美术史》《西域美术史》等多部以地域民族美术为研究主体的著作出版。同时又有以某一民族美术为研究主体的《藏族美术史》《白族美术史》《蒙古族美术研究》等著作出版。三是民族美术断代史研究,此项研究限于文献资料缺乏,尚未全面展开。韩小忙、孙昌盛等著《西夏美术史》借助出土文献资料对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的美术史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具有一定开拓性。四是综合性研究,即把民族美术史与其他民族艺术形式结合进行综合性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史》以及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美术教育五十年学术文库》涉及民族美术史、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等各个方面。这种把民族美术纳入在内的民族艺术综合性研究更接近于民族文化史研究范畴,侧重对少数民族艺术产生的内在推动力及民族风俗、信仰有关的规律进行研究,具有宏观性特点”。[2](261)

1.以某一民族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的民族美术专史著作

中国目前设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共计五个自治区。这五个自治区皆可以称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另外诸如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甘肃等省份下设的民族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亦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我们往往把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地方称为“民族地区”。以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区”或者“民族地区”生发的美术发展史作为研究对象的民族美术史写作,近30年来出现了很多研究的学者,也出版了很多著作。从地域民族美术史的角度看,现在五个民族自治区的民族美术专门史没有出齐,亦没有深入进去。近些年出版的著作有李昆声《云南艺术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德)大卫·杰克逊《西藏绘画史》(向红笳、谢继胜、熊元彬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李靖寰《云南民族美术简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张亚莎《西藏美术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李伟卿主编《云南民族美术史》(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等。

李昆声《云南艺术史》是对云南艺术史进行梳理的历史性著作。该书各章节按照年代排序:第一章原始社会艺术、第二章商至西汉时期的艺术、第三章东汉至隋的艺术、第四章唐宋(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艺术、第五章元明时期的艺术、第六章清代的艺术、第七章近现代各民族的艺术。在各章节中,除了对云南美术相关门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门类)的介绍外,还有对其他艺术门类,如舞蹈、杂技、音乐、戏剧等艺术门类的介绍。整体看是以考古资料为基础,以美术研究为主体的云南艺术专史性著作。后来又有李靖寰写作《云南民族美术简史》(2001年)、李伟卿主编《云南民族美术史》(2006年),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云南民族美术史的研究。李伟卿主编的《云南民族美术史》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各章:第一篇云南民族美术的成长期、第二篇云南民族美术的鼎盛期、第三篇云南民族美术的转型期、第四篇云南民族美术的滞缓期,结语:云南民族美术的回顾与前瞻。概括性地从艺术生发的规律和形态角度对云南美术进行了梳理。他在书中指出“民族众多而分合聚散无常、生产水平不一而文化传统各殊、社会历史发展不平衡,造成民族心理素质的差别。各族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决定了他们的美术创作在题材选择、表现手段、风格样式、审美取向上的殊异,从而汇合成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美术。”[3](12)比较其他几个民族地区,云南美术特别是少数民族美术具有类型繁多、风格多样的特点,这一特点与云南地区历史、地理造就的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催生了以云南民族美术为研究对象著作的繁盛。

张亚莎《西藏美术史》一书按照时间顺序,论述西藏美术发展史。分别为:第一章远古时期的西藏美术、第二章吐蕃王朝时期的美术、第三章宋元明时期的西藏建筑与雕塑、第四章宋元明时期的西藏唐卡艺术、第五章宋元明时期的卫藏壁画、第六章宋元明时期西部的壁画、第七章清代西藏经院式建筑与雕塑、第八章西藏民间雕刻艺术、第九章清代西藏的绘画(上)、第十章清代西藏的绘画(下)。该书以时间为经,重点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壁画艺术、唐卡艺术进行了论述。西藏地区的美术发展史与藏传佛教联系紧密。藏传佛教艺术构成了西藏美术史的主体。同时西藏地区历史上又有少部分本土原始宗教信仰衍生出的美术、汉文化影响的美术等。西藏因特殊的地理交通环境使其古代美术呈现出多元文化情态相互交叉、互为影响的特征。

2.以某一少数民族作为研究对象的民族美术专史著作

以某一少数民族的美术史作为写作对象的著作近三十年来亦不鲜见,有安旭《藏族美术史研究》(1988年)、阮璞《土家族美术史》(1989年)、阿木尔巴图《蒙古族美术研究》(1997年)、格桑益希《藏族美术史》(2005年)、杨郁生《白族美术史》(2005年)、龙纪峰《云南壮族美术史》(2011年)等。对于人口较多、历史脉络较为清晰、聚居地区较为稳定的民族来讲,对其艺术史或者美术史进行梳理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丰富中国文化史和艺术史的内容。遗憾的是,现在主动地、系统地研究尚未开展。需要指出的是,少数民族美术史的撰写有其自身的特点,应该更多地把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内容纳入进来,丰富其内容。

阮璞《土家族美术史》写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可以说是最早的民族美术史著作。于1989年连载于《新美术》杂志。《新美术》编者按语:“(阮璞)为了取得第一手的可靠资料,作者用了半年的时间,跋涉深山绝涧,进入到鄂西、湘西几个县的土家族密集地区,根据尽可能找到的残存的美术遗迹、实物,进行调查研究且访问了不少有关的民间美术作者和谙知土家族掌故的老年人。从中获得了宝贵的口头史料,最后回到恩施,只用了两个来月的时间一面参阅有关史籍和地方志,一面动手力疾撰写,按照当时所订的高速度计划,做到克期交卷。”[4](51)该文篇幅不大,没有配图,不过从结构上看,却非常完整,按照年代顺序写,文中涉及的面也很广。如果有后来者能够在此基础上延续扩充,或能成为锦上添花之作。

阿木尔巴图编著《蒙古族美术研究》(1997年版)是蒙古族美术研究的著作。作者认为“北方民族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古代草原文化,对欧亚草原地带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曾做出过重大的贡献,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对这些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遗存进行多视角,深层次的研究,将会对欧亚草原民族历史以及东西文化交流的研究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意义十分重要。”[5](557)全书分为两大篇,第一篇蒙古族美术源流,第二篇介绍蒙古族民间美术。该书较为全面地反映出蒙古族美术的发展历史及民间美术状况。有意识地把蒙古族民间美术纳入其中,且进行详细分类,这是值得肯定的。其实所有少数民族美术史的构成中,都少不了民间美术的影子,或者说民间美术是民族美术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过民间美术具有不见经传、取材简易、不易保存、用后易毁的特点,造成写作民间美术史的困难。

格桑益希《藏族美术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以藏族美术作为研究对象,在体例上,没有按照通行的纪元方法,而是参照藏族王统史、教法史安排结构。格桑益希作为藏族学者,对藏传佛教有深入研究,其以藏族王统史、教法史安排全书的结构,又不完全让该书等同于宗教性著作,属于在民族美术史体例上的创新,不过这种体例安排只适用于历史发展脉络比较清晰的民族。

除了民族专门史以外,尚有针对某一民族或居于某一地区的几个民族的专门研究。如扎雅·诺丹西绕《西藏宗教艺术》(谢继胜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一书,没有按照年代顺序安排内容,而是结合西藏宗教的特点,分别介绍佛教基本原理、佛教源流、唐卡艺术、佛像雕刻艺术等内容,全面呈现出藏传佛教的基本内容及特点。另有鄂·苏日台《狩猎民族原始艺术》(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2年)对我国北方地区狩猎民族原始艺术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整理与研究。徐英《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和研究。王文俭《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美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对我国北部地区少数民族如满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赫哲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美术状况进行了论述。以上成果具有开拓性,为民族美术专门史的开展打下了基础。相对丰富地、多样的少数民族艺术而言,此类研究尚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三、总结

少数民族美术史的研究是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汉族美术史的研究来讲,少数民族美术史的研究是很不深入的。当前民族美术通史著作写作,由于涉及民族众多、资料匮乏、缺少调研等问题,难以由一人之力来完成,期待更多研究者的通力合作。民族美术专门史的研究,现在诸如藏族、蒙古族等研究已有比较深入的开展,还有相当多的民族研究未充分展开。个别民族虽然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却没有自己的美术史,甚至是艺术史或文化史。这说明无论是民族美术通史还是专史,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民间美术、工艺美术作为民族美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逐渐衰亡,与其相关的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工艺也有灭绝的危险,亟需研究者去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希望民族地区的高校、文化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到所在民族美术史的编写中。同时,发达地区的研究机构应该有保护民族艺术、传承民族艺术的意识,借助科研优势、资金优势与民族地区的研究机构加强合作,以便推动民族美术史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第一编)[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5.

[2]赵盼超.中国民族美术史学研究范畴、特点与方法刍议[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3]李伟卿.云南民族美术史[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

[4]阮璞.土家族美术史[J].新美术,1989(1).

[5]阿木尔巴图.蒙古族美术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

The Brief Account of National History of Art Since 1980s 

ZHAO Pan-chao

(Academy of Fine Art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national 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t. Since 1980s, this field has got attention to many scholars, emerged a large number of ethnic of art history and a comprehensive and specific history book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fine arts works of history, the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published ethnic art history writings in recent years .Finally,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national fine arts history, history research,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developed area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cooperation with the aid of research advantage, capital advantage and reg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olidation of national art history and research work. 

Key words: Twentieth Century; Eighties; Minority art;Art history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