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胡 凌:浅议大理小镇商铺与当地木雕发展的关系

[日期:2015-05-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浅议大理小镇商铺与当地木雕发展的关系

胡凌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4)

摘要:在剑川木雕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下,工艺品的作坊式生产和集镇商铺销售不仅是一种补充,更是该手工艺文化的精华所在和希望所在。本文通过对剑川县商贸重镇甸南的木雕商铺的例说与简述,大略表明了木雕个体生产者和从业人员的生存状况与行业发展趋势。希望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到非产业化的手工艺加工领域,对现有发展模式有所调整。

关键词:木雕;手工艺;发展;作坊

当各地手工艺都在强调“产业化”发展的时候,大理白族木雕也未能脱离这一思路。从地方政府到具体村镇企业的项目计划,几乎都围绕着这个中心思想,大规模的机械生产被当作发展的唯一方向。实际上,分布于本县各村镇的作坊和手工加工方式才是能够使木雕继续发展的原动力,而且在有些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的村镇,那些作坊式的商铺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剑川的甸南镇就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

甸南镇位于大理州剑川县平坝南端,作为出入剑川交通往来的南大门,一直具有重要的交通和商贸地位。近年来,逐步得到修复与宣传县城及周边人文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沙溪寺登街和石宝山及石窟群旅游区的开发带来了日愈增加的游客,而通往县城的国道214线和去往沙溪、石宝山方向的剑兰公路就在这个小镇的北端分道。加上镇镇府所在的天马村的“海门口遗址①”的考古工作带来的名气,作为往来游客必经之地的地理优势成为该镇发展旅游商贸的良好条件。其实,剑川县和甸南镇自古便是南北商贸往来的重要交汇处,自大理北上丽江直至藏区的所谓“茶马古道”便从镇上穿过,这里至今还保留了自清以来三次更易的集镇贸易痕迹(图1②)和较为繁荣的现存贸易集市。大道通衢的地位不仅形成了比较发达的经济基础,更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兴盛(图2,图3)。在清同治年科举时,由于该镇所辖范围一次有多位生员考中,以致整个剑川超过了当时丽江府所属的其它州县,丽江知府钟念祖书赠了“文献名邦”的黑底金字匾,就挂在镇北古海虹桥的牌楼上[1](241)(图4)。交通、商贸和文化三方面的优势成为这里手工艺发达的基础。

聪敏灵巧的白族是剑川的主体民族。自清代至民国,铁、皮、木、泥、裁缝等行业都曾聚集于这个小镇。近些年,烧瓦制陶、粉皮制作等传统手工艺依然享誉四方,木雕更是借旅游和交通的便利日趋兴旺。目前,镇上的木雕商铺约20多家,主要面对往来客商。这是与旅游业关联最密切的文化经营门类,也因此得地方政策鼓励而免税。它们中多数兼有作坊的功能,一般都是兼雕兼卖,纯粹通过收购别人成品销售的较少,有些经营其它内容商铺的经营者在照看生意之余也顺便操刀,制作一些木雕作品,增加收益。在木雕商铺中,大约分为两类:主营手工木雕工艺品的店铺和经营与木雕相关的行业的店铺。通过田野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一些特点:

(1)很多商铺式作坊继承了木雕文化的悠久历史传统。作坊里的“大师傅”通常继承了古代木雕形式、图样、口诀、工具、技术等各方面的传统,他们是按照传统方式习得该手工技术的代表人物,然后,他们又将用传统方式把这些知识技能传授给后代。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清代流传下来的图谱,可以从工具堆里发现流传了几代人的凿子。在这里,拜师礼仪和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交流方式十分常见。像图案当中的花草纹,像拜师礼物中的烟酒糖茶四色礼,这些文化都保留了剑川木雕自身的特点,是它得以继续生存的根本。

(2)便利的交通有利于材料和产品的出入。国道214县从南北方向穿县而过,甸南镇和县城一样位于国道旁边。以前从北方丽江、兰坪方向的原始森林运来的木材可以直接到达,因此获得材料比较容易。在国家天然森林保护计划开展之后,从缅甸运来的进口木材也能比较方便地从南边的大理运送过来。之后,送到大理、丽江旅游市场的产品和运送往滇中富裕地区的各种精美产品都能很方便地在这里装车运出去。

(3)临近“明星木雕村”的位置有利于参与大宗贸易。这里距离当地著名的“木雕村”狮河很近,也是从干道进入狮河村的入口。狮河村企业家获得的大宗订单需要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加工,而原来没有太久木雕技术史的狮河村缺乏能工巧匠,只能做一些比较粗糙的工程,于是精加工和最复杂的部件的雕刻就只能到其他村找高手完成。掌握传统技术的甸南镇的很多木匠因此获得了订单。他们的精美作品作为剑川木雕的代表作展示给了外面的世界。

(4)交通枢纽的位置有利于信息资讯和技术的传播。甸南镇作为传统上的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自古就有包括木雕在内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在此发展。如今,外地的工艺品需求和各种新技术都能通过这个国道上的集镇便利地传递给各个村落,很多客商会通过这里的店铺直接购买或者预定木雕产品。另外这里有除了县城之外唯一的电脑服务商,也有外地木雕机器生产商开设的门市,通过他们可以获得用于辅助设计的电脑的技术支持,也能够买到那些短期内能够带来较高回报的高效的机器。我们虽然依然担心机器雕刻方式对传统木雕的消极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它们同样可能为木雕技术带来活力和新思路。

(5)旅游路线在此交汇促进了销售、宣传和交流。虽然县城的工厂、公司与其它木雕村承担了大部分的批量生产和大宗外地订单任务,但由于几条旅游线路在此交汇,甸南镇国道沿线的商铺才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和游客,也提供着各个档次的产品。一方面甸南镇的商铺才是外地游客认识剑川木雕的真正窗口,另一方面这里的作坊工匠与外地人的接触也有利于他们去了解市场需求,并且使他们受到新思想的影响。

以上这些特点,使该镇对于剑川木雕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下面我们将讨论几个实例。

两位木雕高手

很多木匠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技艺,为他们赢得声誉。但他们不仅通过开店直接销售作品,还善于参与到大宗订单贸易当中获利。镇上开店的人中不少是手艺高超的工匠,或者能够从高手那里获得货源。甸南镇周边的天马、回龙、兴水、永和这些村落,自古就有很多木雕高手,国道开通之后,沿线就成了他们选择开设铺面的首选之地(图5)。JY才40多岁,却已经是当地数一数二的著名雕手。他是在国营木雕工厂中拜师学习的手艺,可以说是在一种集体化的传统木雕传承方式中出师的。那时厂里的老师傅都是本地继承传统的最顶尖的大师,他们一方面掌握着深厚的传统木雕知识,一方面必须在相互尊敬的新关系中带学徒。离开工厂后他一直按照传统在外地“出门”参与古建工程,其间偶然回到当地在家里带带徒弟(图6)。他的家就在国道西边天马村的山坡上。五年前,他还只在自家门口搭建的工作房里雕刻,收购者和来访者不太好找,如今随着沿街生意的兴旺,他不但开了商铺,也放下手中的刻刀,多数时间花在了买卖经营上。街面的店铺由家人照看,自己则跑货源和市场,到周围村庄的工匠处收购作品销往外地,如有慕名而来的豪客上门还会亲自带到家中库房选购精品。他家的“勇艺苑”店铺是在商铺中比较显眼。青砖瓦顶,宽敞明亮,沿街一面除了大门之外,全是落在半截矮墙上的玻璃隔断,和一般的店铺民居相比显现出更多的现代气息。店铺里沿四壁摆放着以挂件为主的木雕制品,与城里大厂的门市相比,小件雕刻和摆放型的陈设品很少,而且桌椅、博古架等家具类都只是作为陪衬和实用品。在这里展示的挂件主要都是嵌合了传统的吉祥意义如“春夏秋冬”、“四季花鸟”、“琴棋书画”的“四条屏③”(图7-8)。不过,如今他很聪明地容纳了一些糅合了现代审美情趣的作品。比如这种孔雀构图的圆盘状挂屏,通过孔雀牡丹的造型围合构成画面,各部分自然连接,这种完全镂空而不留“底”的雕刻形式在古代是不可接受的(图9),但如今这一风格受到外来游客的青睐而成为抢手货。JY利用自己因为拥有高超的传统木雕技术而获得的名气做起了中间商,成为联系散落各村的木匠与客商之间的媒介。另一位雕刻名家JS,在国道边开店时间超过十年,很多工程里最重要的部分都有他的作品。他每天和徒弟坐在铺子里雕刻,他们的工作过程就成了招揽生意的活广告,因此,商铺也就同时兼有了作坊的功能。衣着朴素,性格内向的他,在与我们交流玩笑时还会露出腼腆的笑容。感觉得到,他更习惯于面对的是作品而不是客商,但他的这种专注造就的技艺反而成为吸引客户的卖点,也成了其他人模仿的对象。现在,像他这样边雕边卖的店已增加到十几家,这位JS师傅的店铺如今也升级为与JY那间相似的新店。其实和上门客户在店里的直接购买相比,更多的收入是来自订货。本地著名图案设计师和一些大师傅、木雕老板和他相识多年,都会把重要工程最难也最复杂的部分交给他。因此,与其说他是通过直接销售获利,不如说他是通过在商铺中展示的技术获得认知,最终被推荐获得的订单。

这两位木匠的例子说明,甸南的作坊是展示深厚的剑川木雕传统的重要窗口。同时,优秀的工匠也善于展示木雕的精良技艺并同时通过参与木雕产业链使自己获利。

一名后起之秀

在这里,原有的技艺土壤使很多年轻人多多少少都掌握了一些木雕技术,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开辟自己的个人发展之路。大理和丽江的生态与文化名声使这个地区受到外部世界的瞩目,也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和艺术家。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乡土技术与外面世界的艺术得以碰撞,创新思想得以迸发。

与前面二人不同,GH完全属于后起之秀。曾经就有雕刻基础的他,因为几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到大理跟随一位有名的艺术家从事住宅装修的工程。这位艺术家在洱海小岛上建筑起来的私宅一度成为中国艺术界羡慕的佳境和争相效仿的样板。他之所以选定这里作为生活与创作的新天地,不仅仅因为大理的山水之美,更在于在这里可以找到构筑“文化宅院”所需的民间手工艺,木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他选择了GH,也许是因为这位懂得雕刻但又没有被传统木雕文化框住的青年工匠可以在他的指导下,把他的艺术构思更好地呈现出来。GH回忆说:那位艺术家并没有完全按照传统雕刻内容进行定制,让他依葫芦画瓢,而是付给工资后让他长期驻工地完成创作,边雕刻边安装。他们根据空间环境的需要设计新的内容,在过程中与之不断交流试验。在这样的工作中,不仅雕刻技艺得到提高,更因得到与现代艺术思想交流的机会,他还探索和掌握了新的创作思维和技法。工程结束之后,就选择回乡开了一家新的店铺。与别的木雕店铺相比,除了同样的整洁轩敞之外,门前的休闲平台上摆放着树根自然长成的花盆架子,周遭围护着麻绳缠绕的栏杆(图10-11),这些并非剑川本地木雕传统的元素为他的铺面融入了更多现代艺术的趣味。GH现在的作品完全跳出了传统的桎梏,展现出简介、细腻、清新的新风格(图12)。他也因此成为当地木雕业中名气日增的新星,作品被别人采借抄袭,甚至有些名气比他大的老木匠都在或多或少地借鉴这种新风格。但他的视野已不局限于本地,通过之前建立起的人脉与文化圈内的名气,他有了越来越多的远方的朋友。现在这家店铺的名匾就是他的朋友——丽江一位经营著名铜铃工艺品的艺术家为他题写的。他的作品更多地直接被远方的客户订购。所以,似乎他已经不太在意别人的抄袭:“我会不断地创新,创新是靠脑袋想出来的,毕竟他们无法抄到我的思想。”

那些坚守剑川木雕传统的高水平工匠多数已届中年,他们的作品讲求精雕细镂,价格动辄上万,代表了当地传统木雕的最高水平。继续传扬着剑川木雕的美名,也满足着高端市场的需求。但基本上他们的共性是缺乏创作新意。与此同时,少数具有探索精神的像GH那样的年轻工匠正在市场经济中探索着自己的新路。比起循规蹈矩的工厂与埋头赚钱的企业家来,存在于甸南的这些小作坊,为工匠们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与进步的空间。

学习和生计

如果你想买木雕,比起县城的大工厂门市,比较了解当地情况的人可能更愿意来甸南的小店里转转。事实上,在当地工匠中流传着一句俗话“高手不进厂”。原因是大家认为在私有化改制之后,经营者的思想与管理方法僵化陈旧,工人无法充分发展并获得合理回报。工厂已经很难招揽到技术过硬的工匠,现在厂里的工人几乎都是年轻的学徒,而且一些人在技术成熟之后就辞职自己成立加工作坊。所以,那些真正的精品往往要在甸南的店铺和作坊中寻找。而且,有游客认为,在工厂门市接待你的人虽然是彬彬有礼的售货员,但她们往往不懂雕刻,只能按照要求给客户推荐产品,而那里的商品又有不少是多年不变的陈旧模式,或者模仿外地风格的东西。而在甸南的小店里,你碰到的几乎都是直接从事雕刻工匠或者他们的家人。不但可以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够与其建立起友情,从而享受这一段与“当地人”深入交往的快乐时光。这恰恰是很多远道而来的对神秘云南和香格里拉怀揣遐想的当代游客梦寐以求的感觉。于是,甸南镇的那些作坊和店铺就成了与外来者交流的窗口。

繁荣的木雕市场吸引了太多新人的加入,除了那些顶尖高手之外,镇上也有很多普通工匠。QX的小店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处。与那些装饰相对华丽的名家店相比,这所铺面显得很普通。在标准几开间的砖瓦房前只安装了普通的涂了红漆折叠铁门,里面简简单单,除了中央摆放着雕刻工作台之外(图13),沿墙只有一溜盖了黄绒布的普通木头架子,上面高低陈列了几堂“四条屏”和一般的挂屏。这所屋子本是QX师傅自家的房产,无需房租。聪明的他还把多余的两间租给了外地来此的另一位木雕工匠XJ师傅,并同时拜后者为师,一举两得。他曾从事了十多年瓦盆烧制,因为那时甸南的陶瓦器,尤其是土陶兰花盆一度很有名。现在兰花热潮消退,砖瓦业萎缩,QX很聪明地选择了镇上除了陶瓦之外另一种免税的行业——木雕。

在遇到我的时候,他刚开始学习木雕不久,每天一边安静地坐在工作台前认真练习,也要应付各种上门的顾客。开门经营与那些躲在家里雕刻的工匠不同,他不仅是一名木雕学徒,更是一位商人,经营才是他的主要目的。除了学好技术,还得应付得了南北商人,内外游客。他们经常跑到附近村落闭门在家的工匠那里收购成品来卖,同时们自己雕刻的作品也可以被大户收购走。因此热情、真诚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就更为重要。其实,每天在店铺里雕刻的行为并不在于靠这些正在加工的作品本身能带来多少收益,而是作为一种展现身份的标记与吸引顾客的招牌。在访问期间,有一次我碰到到他热情地接待一群寻找房屋装饰构件的操着半生不熟汉话的藏族客商,连比带划,居然很快达成了一份订单。不过因为是半路出家,手艺的基础薄弱也给他带来了麻烦:因为眼力还不够,不久前高价进货的一堂“四条屏”就因工艺平常一直难以出手。

相比之下,QX的师父XJ更专注于做手艺。来自于沙溪镇的XJ在木雕行业中属于自学成才,而且如今的雕刻水平已然不低。为了方便照顾在镇上上学的儿女,他决定干脆在这里租铺面经营木雕。这个铺面里二人各自经营一半空间,需要时也会互相帮对方照看和促销,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他们的小店所出售的作品价位适中,为更多顾客所能够接受(图14)。因为这个小镇处于四通八达的交通路口位置,他们的客户有专程赶来的周边地区居民,有过路的旅客,有往来大理、丽江之间的游客,也有专程到此地寻访海门口遗址和石宝山景区的游客。有的客人就因为看到他们正在雕刻,才专门进店来参观、攀谈。有时就此做成一桩生意,有时未必购买,但大家传传烟,喝杯茶,聊完天走了,也就算交了一场朋友。外销的渠道也已经非常便利,如果遇到远方的客户,他们可以用相机拍下作品的图片,用网络传递信息,用电子银行转账收款,再通过镇上的快递公司就把货发出去了。一次,有远方客人定制的挂屏出现问题,对方通过网络把损坏的照片发来以后,他们把作品要了回来,修改后又重新寄回去。我目睹了这个过程,也感受到了这些木雕小店的信誉。

像这样的普通工匠店铺,占了甸南镇店铺的多数,它们是木雕零售外销的主力军。在他们中,有的从业者具备了一般的雕刻技能,有的完全不懂技术只做营销,有的店铺甚至是经营其它项目。比如卖化肥农药的店,店主会在看店的同时也支起一张小桌子雕刻着简单的作品,增加一份额外收入。这些店虽然显得平庸,但一方面他们联系着更多的躲在其它村落家庭作坊中默默无闻的工匠,另一方面又直接面对四面八方的客户,所以,他们才是本地木雕与外界联系的主体。

现代木雕业的一部分

另外,由于甸南便利的交通可以运来机械、木材,也能够很方便地运输部件、运出成品,有些新技术就以此为据点进入了当地,也有一些人利用这里从事为雕刻成品前期材料加工和后期装配的辅助行业,它们与那些雕刻作坊结合形成了加工链条。其中,机器雕刻是与手工既对立又有所联系的一种。LJ的店铺就在QX师徒不远处,他一边经营电脑雕刻机,同时也销售分别由机器和手工制作的雕刻作品。LJ与弟弟曾到深圳打工,偶然接触了木雕机器并立即回乡做起了代理。如今他负责经营,弟弟则主攻在电脑控制加工木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软件开发。其实,各种电动工具在近十年来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木雕行业,它们提高了加工效率但又使得木雕离工匠的双手越来越远。尤其是十多年前出现的雕刻机,复制化生产的作品千篇一律,几乎完全失去了人手雕刻的意味。对于机器雕刻,一般手工工匠多有诟病:一方面因为技术达不到手工雕刻的要求,产品呆板而粗糙(图15),同时以低价迎合那些不懂得欣赏的顾客群,冲击了普通木雕的市场。但作为雕刻机和机器雕刻品经营者的LJ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机器雕刻只会给那些手艺平平者带来危机,反而能够衬托出真正的能工巧匠。并且给我细算过一笔帐:以一般格子门为例说明了机器加工的效率提高了近20倍,而价格却只是手工雕刻的四分之一,在那些对作品要求不高而需求数量巨大的订单中能够大显身手。随着木雕机技术的改进,机器雕刻的作品也越来越精细,不过一般还得经过人手的修饰和打磨,所以它们还只是木雕产业链中的一环。因为雕刻机的价格不菲,现在木雕机的客户主要还是附近村落尤其是“木雕村”狮河的大户老板。他们当中很多并不懂木雕技术,而是凭借资金实力购买机械,通过批量加工赚取利润。因为这个村之前依靠木雕发家的老板不在少数,木雕机也有一定的需求量,所以还有几家外地木雕机厂家也选择了这个租金便宜、交通便利、工匠集中,又临近富裕的明星木雕村的地方开设门市。不过与LJ相比,那些店多数只驻扎有外地聘请的销售员专司机器销售,而没有经营雕刻作品。所以还是他这个本地人的生意更红火些,除了兼营机器和雕刻品,因为熟悉本地情况,又性格外向,口才上佳,每当顾客上门,手比口赞,总能有所斩获。

还有些商铺专门从事木结构加工(图16),通过半机械方式加工板材、枋材,车制圆轴类部件等,尤其是制作各种雕刻用的木板坯料和给木雕挂屏制作框架和外销邮寄提供制成的包装盒,成为木雕加工流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他们的协助下那些作品能够很方便地找到合适的包装,稳妥地寄给异乡客户。还有一两家甚至专职从事雕刻挂屏上内外框间连接的“牙花”。挂屏是剑川木雕的传统形式,其外框上所需的这种牙花体积不大,却又需要采用与屏芯相匹配的古典花纹。看似简单,用机器却不易加工,改好大形状后必须依靠全手工雕刻打磨。因此,那些聪明者而又耐烦的人承担这不起眼但却收益不错又非常有用的小行作,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类型。这些附属行业,为那些雕刻作坊和木雕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交通便捷,又处在从国道进入“木雕村”的路口这样的重要位置,甸南镇上也生存着很多依附于木雕从事相关行业的人群。

结 语

虽然当地政府更看中那些一定规模的木雕厂,以及“明星木雕村”那样的加工基地,认为它们能通过产业化生产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实际上,很多当地人认为,甸南镇的木雕艺术才代表了剑川木雕的最高水平。甸南镇及周边这些村落才真正蕴藏着剑川木雕发展的潜力。在上面提到的这些商铺中,有人利用这里比较便利的交通和畅通的资讯维持了自己的生计,有人因为参与企业家建立的木雕产业链获利,甚至自己就成为了联动工艺市场与生产者的中间人,还有人从这里出发追寻梦想,又回到这里生根发芽。但无一例外,这里给他们提供了家乡的白族文化和木雕技艺。反过来,商铺和小镇的发展也将深远地影响当地木雕的发展。他们的作用在于:(1)保持了悠久的民间技艺传承脉络;(2)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促进了木雕的经营和技术的交流;(3)个体工匠与小作坊体现出的自由,为木雕的发展提供着动力;(4)通过商铺形成的网络生产营销,直接间接地养活了很多人。

这数十家木雕商铺,因其把那些远离道路和旅游区,隐居家中的工匠和更多的作坊,与远道而来的旅客、商人和研究者连接起来,对于地方经济大有裨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传播交往。当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眼光集中在密集化加工领域的时候,直接针对往来客商和旅游者的在地销售模式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木雕手工业开利于民的直接体现,更承担了民族艺术传统传承与发展的重担,因此,一切关注这一手工艺未来的人们都应该对其投注更多的目光。推而广之,对于其它手工艺来说,那些急于让它们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不仅应该关注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短期利润,更应该着眼于那些保存了更多的传承脉络,与更多的生产者联系紧密,又能更多地与外界发生交流的部分的深远意义。

注 释:

①天马村海门口遗址曾发掘出包括干栏式建筑遗迹和陶器、石器、骨器在内的大量文物,迄今为止被认为可能是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自1957年以来经历三次发掘,取得了比较丰硕的考古成果。

②本文所有图片均为作者亲自拍摄。

③“四条屏”为当地木雕产品中比较常见的形式,一般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梅兰竹菊”和禽鸟构图,也有博古纹等。

参考文献:

[1]天马村志编纂组编.天马村志[M].大理:大理州文化局,2005.

Shallow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li's Shop and Local Woodcarving Development

Hu ling

(National Institute of Yun 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504) 

Abstract: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the mode of producing handicrafts in workshops and selling them in the town’s shops is not only a supplement, but also the essence and hope for Jianchuan woodcarving. Through some cases and a brief introduction for these woodcarving handicraft shops in Diannan town of Jianchuan county, Dali, this paper roughly shows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individual woodcarving producers and other participa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handicraft. We hope to attract more attention to handmade production as a possibility of deindustrialization, to change the existing main development way.

Key words:  Woodcarving;  Handicraft;  Development;  Workshop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上善若水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