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方李莉、李修建所著《艺术人类学》参考文献

[日期:2013-01-28] 来源:  作者:李修建 [字体: ]

方李莉、李修建所著《艺术人类学》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及译著 

[英]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泰勒:《人类学》,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意]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英]弗雷泽:《金枝》,徐育新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德]Julius E.立普斯:《事物的起源》,汪宁生译,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

[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英]阿尔弗雷德•C.哈登:《艺术的进化——图案的生命史解析》,阿嘎佐诗译,王建民审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英]达尔文:《人类的由来》,潘光旦、胡寿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英]史密斯:《人类史》,李申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版。

[法]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林宗锦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法]涂尔干、莫斯:《原始分类》,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法]葛兰言:《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赵丙祥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璜译述:《古中国的跳舞与神秘故事》,中华书局1933年版。

[法]马塞尔·毛斯:《社会学与人类学》,佘碧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美]博厄斯:《原始艺术》,金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美]博厄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刘莎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炜等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吕万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美]M.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周晓红等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英]马凌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英]马林诺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黄剑波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英] 马凌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梁永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安达曼岛人》,梁粤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 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潘蛟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英] 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夏建中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英]弗思:《人文类型》,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英]埃文思-普里查德:《努尔人》,禇建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王志明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谢维扬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2),张祖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生食与熟食》(神话学1),周昌忠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从蜂蜜到烟灰》(神话学2),周昌忠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餐桌礼仪的起源》(神话学3),周昌忠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裸人》(神话学 4),周昌忠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面具之道》,王小箭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遥远的目光》,邢克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人类学讲演集》,张毅声、张祖建、杨珊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嫉妒的制陶女》,刘汉全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猞猁的故事》,刘存孝、庄晨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看-听-读》,顾嘉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种族与历史——种族与文化》,于秀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德尼·贝多莱《列维-斯特劳斯传》(附卷),于秀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英]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靳大成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李东晔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英]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赵玉燕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英]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黄剑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杨利慧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詹姆斯·克里福德、马库斯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高丙中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美]乔治·E.马尔库斯、弗雷德·R.迈尔斯编:《文化交流——重塑艺术和人类学》,阿嘎佐诗、梁永佳译,王建民审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格尔兹:《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美]格尔兹:《地方性知识》,王海龙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美]格尔兹:《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赵丙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美]格尔茨:《追寻事实:两个国家、四个十年、一位人类学家》,林经纬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法]布迪厄:《实践感》,蒋梓骅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法]布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生成和结构》,刘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法]利奥塔:《非人》,罗国祥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美]P.R.桑迪:《神圣的饥饿——作为文化系统的食人俗》,郑元者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英]史蒂文·康纳:《后现代主义文化》,严忠志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美]亚当斯:《人类学的哲学之根》,黄剑波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阎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意]莫迪恩:《哲学人类学》,李树琴、段素革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美]罗伯特·C.尤林:《理解文化:从人类学和社会理论视角》,何国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马尔库斯等:《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王铭铭等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英]凯蒂·加德纳、大卫·刘易斯:《人类学、发展与后现代挑战》,张有春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英]奈杰尔·拉波特:《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鲍雯妍等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第2版。

[美]恩伯:《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杜杉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英]罗伯特·莱顿:《他者的眼光:人类学理论导论》,罗攀等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英]艾伦·巴纳德:《人类学:历史与理论》,王建民等译,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美]古塔、弗格森编著:《人类学定位》,骆建建等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美]麦克尔•赫兹菲尔德:《什么是人类常识——社会和文化领域中的人类学理论实践》,刘珩、石毅、李昌银译,华夏出版社2006版,华夏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英]彭尼曼:《人类学一百年》,和少英等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挪威]埃里克森:《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董薇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美]罗伯特·F·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王卓君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挪威]弗雷德里克·巴特等:《人类学的四大传统: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人类学》,高丙中等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美]杰里·D·穆尔:《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欧阳敏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王海龙、何勇:《文化人类学历史导引》,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人类学的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铭铭主编:《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经典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王铭铭主编:《西方与非西方:文化人类学述评选集》,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王建民著《中国民族学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翟明安主编:《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

方李莉:《遗产:实践与经验》,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方李莉:《景德镇民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方李莉:《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编:《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编:《技艺传承于当代社会发展》,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易中天:《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王建民:《艺术人类学新论》,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周宪编;《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朱狄:《艺术的起源》,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美]桑迪:《神圣的饥饿》,郑元者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英]克伦普:《数字人类学》,郑元者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德]鲍姆嘉滕:《美学》,简明、王旭晓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年版。

[德]沃林格:《抽象与移情》,王才勇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美]布洛克:《原始艺术哲学》,沈波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波兰]塔塔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刘文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英]艾伦·哈里森:《古代艺术与仪式》,刘宗迪译,三联书店2008年版。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法]若斯·吉莱姆·梅吉奥:《列维-斯特劳斯的美学观》,怀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法]让•洛德:《黑非洲艺术》,张延风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容世诚:《戏曲人类学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英]彼得·沃森:《20世纪思想史》,朱东进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德]卡尔·曼海姆:《文化社会学论要》,刘继同、左芙蓉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

[美]华勒斯坦等著:《开放社会科学:重建社会科学报告书》刘锋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法]文森特•德贡布:《当代法国哲学》,王寅丽译,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法]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长春出版社2004年版。

[英] 伯尼斯•马丁:《当代社会与文化艺术》,李中泽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陈世怀等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英]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法]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日]界屋太一:《知识价值革命》,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

[美] M•E•斯皮罗:《文化与人性》,徐俊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

邹跃进著:《他者的眼光——当代艺术中的西方主义》,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吴秋林、武新明:《梭嘎苗人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路遇主编:《山东人口迁移和城镇化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方李莉主编:《西部人文资源考察实录》,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方李莉主编:《西部人文资源论坛文集》,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方李莉主编:《从遗产到资源——西部人文资源研究报告》,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方李莉等著:《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梭戛生态博物馆研究》,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王宁宇主编:《关中民间器具与农民生活》,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郝苏民主编:《西北少数民族仪式考察——傩戏•仪式•萨满•崇拜•变迁》,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董波著:《“呼图克沁”——蒙古族村落仪式表演》,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方李莉著:《梭戛日记——一个女人类学家在苗寨的考察》,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方李莉著:《西行风土记——陕西民间艺术田野笔记》,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潘年英著:《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王宁宇、党荣华著:《陕西药王崇祀风俗考察记》,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外文文献 

Bernard Berelson(ed.)The Behavioral Sciences Today,New York:Harper&Row,1963.

Ruth Benedict: Patterns of Culture,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oston,1959.

Kroeber: The Nature of Cultur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0 Reprint.

Malinowski: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and Other Essays,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44.

RaymondFirth:Human Types: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Anthropology,London: Thomas Nelson and Sons LTD,1938.

RaymondFirth:Elements of Social Organization,London: Watts and Co,1951.

Raymond Firth edited,Man and CultureAn Evaluation of the Work of Bronislaw Malinowski,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57.

Carol F. Jopling:Art and Aesthetics in Primitive Societies: A Critical AnthologyE P Dutton,1971.

Charlotte M. Otten:Anthropology and art : readings in cross-cultural aesthetics,Garden City,N.Y.:the Natural History Press,1971.

Anthony Forge:Primitive Art and Socie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

Marilyn Ekdahl Ravicz: Aesthetic anthropology : theory and analysis of pop and conceptual art in America,Ann Arbor,Mich. : UMI,1974.

Richard L. Anderson:Art in primitive societies,Englewood Cliffs,N.J. : Prentice-Hall,1979

Jacques Maquet: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an anthropologist looks at the visual arts,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c1986.

Robert Laydon: The Anthropology of Art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Jeremy Coote and Anthony Shelton(ed.)AnthropologyArtand Aesthetics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2.

Wilfried Van Damme:Beauty in context : towards 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aesthetics, New York : E.J. Brill,1996.

Alfred Gell: Art and agency : an anthropological theory,New York : Clarendon Press,1998.

Shelly Errington: The death of authentic primitive art and other tales of progress,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c1998.

Evelyn Payne Hatche:Art as Clu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nthropology of Art,Westport:Bergin & Garvey,1999.

Alfred Gell; edited by Eric Hirsch: The art of anthropology : essays and diagrams,London ; New Brunswick,NJ : Athlone Press,1999.

Sally Price: Primitive art in civilized places,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1.

Mariet Westermann :Anthropologies of Art,Yale University Press,New Haven and London,2005.

Howard Morphy and Morgan Perkins (Editor):The Anthropology of Art: A Reader,Wiley-Blackwell,2006.

Arnd Schneider and Christopher Wright(ed.)Contemporary Art and AnthropologyOxford : Berg,2006。

Robin Osborne and Jeremy Tanner:Art’s agency and art history,Malden,MA : Blackwell Pub.,2007.

Michael Jackson: PathsTtowards a Clearing: Radical Empiricism and Ethnographic Inquiry.,Bloomington,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9.

Giancarlo G.Scoditti: Aesthetics: the significance of apprenticeship on Kitawa,In Man(n.s),1982,17(1),74-91.

Michael Herzfeld: 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Indifference: Exploring the Symbolic Roots of Western Bureaucracy,Oxford Berg,1992.

Deborah B. Gewertz and Frederik Errington: Twisted HistoriesAltered Contexts: Representing the Chambri in a World Syst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Cictoria E. Bonnell and Lynn Hunt ed. Beyond The Cultural Turn: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Society and Cultur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

[日]中岛智著:《文化中的野性——艺术人类学讲义》,日本株式会社书房2006年版。

[日]中沢新一著:《艺术人类学》,日本株式会社现代思潮社2000年版。

方李莉、李修建:《艺术人类学》,三联书店2013年版。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