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rss订阅 手机访问 
音乐
摘要:本文认为少数民族民歌研究有着重要的艺术人类学意义,它有利于新兴的艺术人类学摆脱传统美学中对精英艺术的过度关注和对民间艺术、群众性艺术的漠视,拓宽美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使美学能够得到来自民间审美经验和大众审美经验的启发,吸取边缘文化的活力和来自听觉艺术的审美经验,...
日期:06/07/2009 11:51:14 作者:范秀娟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黑衣壮民歌艺术的现代变迁的调查和研究,认为,在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一方面,处于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机制正在削弱,并带来文化认同的危机。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不只是消极的等待消亡或被同化,外来文化的强大压力也会激活其...
日期:06/07/2009 11:50:37 作者:尹庆红
20世纪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家以及相关人士所从事的实地考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术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观念、方法及其考察的成果。它们对于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建设意义和对学科发展的深远影响。 当然,首先要解释的是有关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提法。作为相对...
日期:06/07/2009 11:49:33 作者:萧梅
摘要:符号学是人类学新方法对现代民族音乐学(或音乐人类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三个主要领域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均讨论过音乐符号学从形态学、语义学和语用学(音乐文化学)三种方向进行音乐交际的可能性。从符号学角度看民族音乐学,可有两种范畴:1. 基本范畴:可以仅涉及“...
日期:06/07/2009 11:49:01 作者:杨民康
音乐人类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孟凡玉 [摘要] 音乐人类学是音乐学和人类学的交缘学科,是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在音乐研究领域的具体运用和特殊实践。近年来,音乐人类学在我国蓬勃发展,影响巨大,很多传统学科在它的带动下,出现焕然一新的研究景象。本文拟从音乐人类学的学科概念、学术传统、基本理论和方法、中国的音乐...
日期:06/07/2009 11:47:57 作者:孟凡玉
音乐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上海音乐学院 洛秦 摘要: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音乐文化的研究受整个人类学历史发展的影响,音乐不再是娱乐、物理、技术和形式,而成为了文化。第二部分:20世纪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转型期,体现为对音乐传统的审视、历史梳理、分类及民间素材的研究与创作、形态分析、文化认知几个阶段。其中,1980年以来民族音乐学...
日期:06/07/2009 11:46:47 作者:洛秦
摘要: 蒙古长调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古老的民族所创造的古老的音乐文化吸引我们了解和重视。蒙古长调以声传情, 以情动心, 情景交融, 内敛质朴, 韵味无穷。可以从情感、写意、内敛、韵味四个不同侧面对蒙古长调进行解读, 以阐释蒙古长调作为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的...
日期:05/15/2009 22:13:53 作者:郝娃
生活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和祁连山北麓的裕固族和生活在新疆的维吾尔族是同宗、同根、同源的兄弟民族。根据历史记载,裕固族和维吾尔族都溯源于公元7世纪居住在今蒙古国境内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由此上溯还可 以追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敕勒和秦汉时期游牧在贝加尔湖一带的丁零。
  ...
日期:05/15/2009 22:08:42 作者:
地县政府于春节期间举办的“民间花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年度例行的国家仪式,传统与现代、国家与民间、团体与个人、会社与家祭、春祈与祭火、庆典与娱乐,结合一体,塑造了一种融合地方传统资源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年节文化。从1949年后国家中心广场举行的庆典活动派生演绎的地方集会,渗透进民俗社火,演化为一种...
日期:04/14/2009 15:09:52 作者:张振涛
非遗保护中从“花儿”的田野考察与“文化空间”引发的思考 一、大西北的甘、青两省交汇处,以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河湟地区”1为地缘轴心,有一种历时久远的地域民间文化现象,这就是被称为“花儿”
日期:04/14/2009 14:55:02 作者:郝苏民
洛秦:男,1958年生,博士,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科研处处长、音乐研究所副所长、《音乐艺术》副主编、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美国肯特大学音乐人类学博士。主要从事音乐人类学、中国音乐史学研究。已经出版专著!Kuuju: the Chiue.se Cla.s.sical Theater and It.s LZevival in Social } Ecouom-is } Political } and Cultural Contexts ,《中国古代乐器艺术发展史...
日期:04/07/2009 13:46:32 作者:廖明君
  • 7/7
  • «
  • 1
  • ...
  • 5
  • 6
  • 7
内容分类